行情回顧:回顧整個7月份,國際與國內棉市形成共振,均強勢上行。鄭棉先行拉漲,而ICE期棉則顯得比較矜持,月初在65-66美分一線徘徊多日,USDA供需報告利好猶如導火索般,一下子點燃了ICE期棉的小宇宙,僅僅兩日就一舉突破了70美分,打破了前期糾結許久的震蕩走勢,月末維持在74美分一線。國內鄭棉作為此輪上漲的先行者,直接從一萬四關口飛躍至一萬六,但好景不長,月底傳言稱拋儲將延長一個月至9月30日,火熱的棉市立即陷入冰天雪地,連續兩天跌停,收于14500元/噸一線。
美國棉市:16/17年度美棉較本年度或出現64萬噸的增產,產量預估在344萬噸左右,但所幸的是USDA將下年度的出口量大幅調增至250萬噸,增加的出口量抵消了增產帶來的壓力。整個7月份,新棉生長速度明顯加快,但優良率略有下降。出口方面,本年度任務已超額完成,裝運速度加快,但仍略慢于往年。
印度棉市:16/17年度,USDA預估產量為599萬噸左右,雖然近期印度棉農在補種棉花(15035, 160.00, 1.08%),種植面積有望回升,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此舉仍不能彌補前期蟲害帶來的影響,這個產量我們認為存在下調的可能。7月份印度棉價仍延續飛速上行態勢,最高至92美分后出現小幅下滑,S-6軋花廠提貨價最新至47250盧比/砍地(約89.5美分/磅)。棉價下跌的原因主要是降雨增加,種植面積有望回升,以及近期大型紡企對外棉的采購增加。
國內棉市:16/17年度國內棉花產量預計在450萬噸左右,但由于近兩個月內地暴雨頻繁,國內產量還有下調空間。進口方面,沒有太多變化,認為本年度會維持低位水平(不超過100萬噸)。儲備棉投放方面,7月份,在下游紡企要求增加投放量的強烈呼聲下,儲備棉輪出量較6月份出現回升,但政府也沒有能夠完全兌現每天3-5萬噸的承諾。當月幾乎每日成交率都維持100%,成交均價也由月初的13000元/噸最高飛躍至15500元/噸一線。月底相關消息稱,儲備棉投放將延長至9月30日,增加一個月的投放時間,市場氛圍立即轉變,成交均價下滑至14500元/噸一線。我們預估本年度拋儲四個月供給202-222萬噸,期末市場剩余量80-120萬噸。拋儲延長至9月底,單月或將增加40-60萬噸的供給,2016年全年的拋儲量在242-282萬噸。下游消費預估在55-60萬噸/月,沒有可以炒作的題材,市場重心仍在供給端。總結:進入8月份,在拋儲延期一個月消息的沖擊下,短期國內棉市會維持弱勢格局,但我們認為下行空間也有限,后期或進入震蕩期,平穩過渡到新年度。從國際來看,時至年度末,美棉和印度棉都沒有新的供給,外棉和外紗的價格都會相對堅挺,對國內形成支撐。從國內來看,拋儲延期,下游恐慌心理可贊得到緩解,7月份拋儲近乎100%的高成交率或將下滑,儲備棉的單月輪出量或將下降。我們做個極端情形的對比,不延期8月份成交60萬噸,延期8、9兩個月均維持40萬噸/月,總供給實際只增加20萬噸,影響很微弱。所以,我們認為盡管政策面利空,但盤面難以深跌,短暫回調后以震蕩走勢為主。
長期來看,全球棉市基本面向好發展,進入新年度,中國和印度棉產量均還有下調可能,仍有故事可講,長期走勢仍看好。
行情回顧
回顧整個7月份,國際與國內棉市形成共振,均強勢上行。鄭棉先行拉漲,而ICE期棉則顯得比較矜持,月初在65-66美分一線徘徊多日,USDA供需報告利好猶如導火索般,一下子點燃了ICE期棉的小宇宙,僅僅兩日就一舉突破了70美分,打破了前期糾結許久的震蕩走勢,月末維持在74美分一線。國內鄭棉作為此輪上漲的先行者,直接從一萬四關口飛躍至一萬六,但好景不長,月底傳言稱拋儲將延長一個月至9月30日,火熱的棉市立即陷入冰天雪地,連續兩天跌停,收于14500元/噸一線。
ICE主力合約走勢 鄭棉主力合約走勢
資料來源:文華財經、華泰期貨研究所
全球棉市概覽
據美國農業部7月份發布的預測報告,16/17年度產量2232.7萬噸,調減10.9萬噸;消費2429.7萬噸,調增22萬噸;期末庫存1987.6萬噸,減74.9萬噸;庫存消費比81.8%,降3.86個百分點。總體來看,報告利多。
美棉方面,USDA在7月的供需報告中將15/16年度國內出口量調增至200萬噸,與我們的前瞻一致。16/17年度產量調增至344萬噸,與我們前瞻方向一致,但幅度略大。另外,USDA還將下年度的出口量調增至250萬噸,出乎我們的預料。增加的出口量抵消了增產帶來的壓力,期末庫存微減4.3萬噸至100.2萬噸。庫存消費比30.46%,降3.94個百分點。總體來看,報告利多。
國內方面,對16/17年度的產量我們預計在450萬噸左右,USDA略高為468.1萬噸;消費762萬噸,調增32.6萬噸;期末庫存1125.5萬噸,減65.4萬噸;庫存消費比147.28%,降15.5個百分點。對于國內棉花來說報告利多,符合我們的預期。印度方面,數據微調,變化不大。對16/17年度的產量USDA預計為598.7萬噸,我們認為后期存在下調可能;消費微減、出口微增;期末庫存249萬噸,減1.1萬噸;庫存消費比40.55%,降0.11個百分點。
全球以及主產國庫銷比走勢
資料來源:USDA、華泰期貨研究所
全球供需平衡表 中國供需平衡表
資料來源:USDA、華泰期貨研究所
美國供需平衡表 印度供需平衡表
資料來源:USDA、華泰期貨研究所
美國棉市分析
美棉產量方面,16/17年度美棉較本年度或出現64萬噸的增產,產量預估在344萬噸左右。整個7月份,新棉生長速度明顯加快,但優良率略有下降。據USDA最新統計,美棉新花現蕾85%,較之前一周增8個百分點,去年同期為82%;坐果率46%,較之前一周增18個百分點,去年同期為41%。優良率方面,其中有87%的新花生長狀況正常(優秀9%,良好43%,一般35%);不正常比例為13%(差10%,非常差3%)。
美棉優良率 美棉種植進度
資料來源:ICE、華泰期貨研究所
出口方面,美棉15/16年度產量280萬噸,國內消費僅80萬噸,剩下200萬噸都用于出口,所以美棉的出口報告對ICE期棉的影響舉足輕重。到目前為止,美國陸地棉年度出口任務已超額完成,但裝運進度稍慢于往年。下年度的出口量USDA調增至250萬噸,出乎了我們的預料。7月份,美棉出口銷售維持良好態勢,但近期稍有回落。最新的銷售報告顯示,7.15-7.21一周美國凈簽約出口本年度陸地棉10115噸,較上周降38%,較四周均值減54%;裝運41164噸,較上周微降2%,較四周均值減17%。
美國陸地棉出口年度對比
資料來源:中國棉花信息網、華泰期貨研究所
美棉周度簽約量 美棉周度裝運量
資料來源:USDA、華泰期貨研究所
美棉歷年出口市場份額變化 美棉本年度出口份額占比統計
資料來源:中國棉花信息網、華泰期貨研究所
本年度以來,AWP(調整后的世界平均價格)逐步走高,由年初的44美分飛速升至55美分高位,超過了美國政府的補貼線52美分。最新的2016年6月30日至7月6日為56.11美分/磅,處于本年度以來的最高位。當周LDP(貸款不足額補貼)仍為負數-4.11美分/磅。AWP連續處于高位,意味著棉農贖出CCC貸款棉需要付出給CCC公司(美國商品信貸公司)成本上升,這將降低棉農贖出棉花意愿,減少市場供應量。因此,AWP的回升,對ICE期棉行成支撐。
美國AWP價格變化
資料來源:中國棉花信息網、華泰期貨研究所
CFTC期貨凈多持倉 CFTC期貨+期權凈多持倉
資料來源:wind、華泰期貨研究所
印度棉市分析
印度方面,7月份印度棉價仍延續飛速上行態勢,最高至92美分后出現小幅下滑,S-6軋花廠提貨價最新至47250盧比/砍地(約89.5美分/磅)。棉價下跌的原因主要是降雨增加,種植面積有望回升,以及近期大型紡企對外棉的采購增加。對于小型紡企,CCI已決定開庫放儲,并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銷售,但CCI的庫存十分有限。
關于16/17年度,USDA預估產量為599萬噸左右,但這個產量我們認為存在下調的可能。印度棉花協會最新預計,2016/17年度印度棉種植面積或將減少7%,下降至七年來最低。據了解,印度產區棉田受蟲害影響,以及季風雨情促使棉農改種甘蔗、花生等作物。官方原計劃在5月中旬完成種植,以最小化蟲害帶來的損失,但5月中下旬印度播種進度僅達到60%-65%。盡管近期印度棉農在補種棉花,種植面積有望回升,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此舉仍不能彌補前期蟲害帶來的影響,至7月底,印度國內種植面積才達到去年的87%,按照此趨勢來看,印度棉或將歷史重演,下年度的產量存在下調的可能性。
印度CCI產量預測 印度棉花國內價格走勢(美分/磅)
資料來源:中國棉花信息網、華泰期貨研究所
國內棉市分析
供應端:產量+進口+庫存+拋儲
根據中國棉花信息網最新調查顯示,2016年全國棉花種植面積預計為4227萬畝,減幅10%。分地區來看,新疆植棉面積3035萬畝,減幅6%;內地植棉面積1192萬畝,減少18%。16/17年度國內棉花產量預計在450萬噸左右。由于近期內地暴雨頻繁,國內產量還有下調空間。
2016年國內棉花種植面積
資料來源:中國棉花信息網、華泰期貨研究所
進口方面,本年度棉花進口一直處于萎縮狀態。2015/16年度以來
(2015.9-2016.6)中國累計進口棉花79.4萬噸,同比減少46.7%。2016年1-5月份累計進口44萬噸,同比減少52.8%。由于本年度配額的控制,2015/16年度預計總進口量在100萬噸左右。國內棉花庫存高企,去庫存道路曲折漫長,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預計2016/17年度,對于進口棉花政策上不會放松,仍以89.4萬噸的1%關稅配額為主,預計進口量不會超過100萬噸。
棉花進口(作物年度) 棉花進口(自然年度)
資料來源:中國棉花信息網、華泰期貨研究所
庫存方面,16年年初以來,國內工商業庫存快速下降。由于年初市場對后市缺乏信心,不管是商業庫存還是工業庫存都維持低位。最新數據顯示6月底商業庫存為85.17萬噸,環比減少14.3%。其中,在疆新疆棉33.06萬噸,內地倉庫44.71萬噸,保稅區7.4萬噸。工業庫存為66.4萬噸,環比增加15.5%,同比減少7.1%。棉花平均庫存可使用天數約為33.6天,環比增加4.5天,同比減少0.9天。
中國棉花工商業庫存 2015年以來全國棉花商業庫存變化
資料來源:中國棉花信息網、華泰期貨研究所
7月份,在下游紡企要求增加投放量的強烈呼聲下,儲備棉輪出量較6月份出現回升。但政府也沒有能夠完全兌現每天3-5萬噸的承諾,每周前半周基本都維持在3噸左右一天,但隨后輪出量便會出現下滑。當月幾乎每日成交率都維持100%,成交均價也由月初的13000元/噸最高飛躍至15500元/噸一線。月底相關消息稱,儲備棉投放將延長至9月30日,增加一個月的投放時間,市場氛圍立即轉變,成交均價下滑至14500元/噸一線。
我們對后期本年度拋儲情況做了一個推測,若8月份拋儲成交量恢復至60萬噸,四個月供給222萬噸,這是本年度儲備棉的最大供應量,最低供應量我們上調至202萬噸。拋儲延長至9月底,單月或將增加40-60萬噸的供給,2016年全年的拋儲量在242-282萬噸。具體體現到平衡表中,我們會在最后的總結中給出。
2015/16儲備棉輪出總量測算
資料來源:中國棉花信息網、華資料來源:華泰期貨研究所
2016年儲備棉輪出總量測算
2016儲備棉輪出成交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棉花信息網、華泰期貨研究所
下游消費:紗線→棉布→紡織服裝
下游棉紡行業在3月份開始呈現復蘇狀態,4月份持平,但5、6月份持續出現回落。2016年6月,中國棉紡織行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7%,較上月下降8.7個百分點,跌至50%枯榮線以下。6月份棉紡行業PMI五個分項指標均呈現下降之勢,其中新訂單指數、生產量指數下降超過10個百分點。可見,棉紡行業進入淡季,產銷形勢下滑,且后續動力不足。但我們認為后期下游有好轉希望,一是原材料價格下滑,價格優勢較外紗更明顯;二是再過一個月就進入金九銀十的傳統旺季,所以新訂單、生產量、開機率有望回升。
棉紡行業PMI 棉紡PMI當月變動值
資料來源:中國棉花信息網、華泰期貨研究所
7月份,下游紗線價格大幅上行,國內32支普梳紗線價格指數近期迅速漲至23030元/噸,上漲3200元/噸;40支精梳紗線價格指數25570元/噸,上漲2125元/噸。利潤方面,由于近期紗線價格大幅提升,高支紗利潤回升,但低支紗由虧損轉變為小幅盈利,我們按當前的紗線價格測算盈利臨界點,原材料棉花價格為16000元/噸。進口棉紗方面,2016年進口棉紗出現下降,符合我們年初的預計。2016年1-6月累計進口棉紗96.29萬噸,同比減少18.68%。2015/16年度(2015.9-2016.6)累計進口棉紗170.08萬噸,同比減少10.54%。
進口棉紗量的回落主要源于印度,印度紗一直占據國內進口紗市場的首席位置,但前文中我們提到印度由于國內的干旱導致減產,印度國內棉價飆升,進而導致印度紗線價格上漲,價格優勢逐步褪去,近期的價格已經超過國內紗線。印度紗市場份額的回落對國內紗線是一大利好,國內紗線市場份額會因此增加。外紗總體進口量的萎縮(不僅僅是印度紗),回流到國內棉花消費上,具體量我們預計每個月約在5萬噸左右。純棉坯布方面,本年度無太多亮點,價格較穩定。訂單相對一般,部分大廠開工尚可,維持在80%以上水平,但長期訂單相對缺乏,利潤也一般。
KC32S價格走勢以及利潤 JC40S價格走勢以及利潤
資料來源:中國棉花信息網、華泰期貨研究所
中國棉紗進口量 印度棉紗進口占比
資料來源:wind、華泰期貨研究所
紗線庫存(天) 胚布庫存(天)
資料來源:wind、華泰期貨研究所
紡織服裝行業整體呈現微復蘇狀態,內銷出現增長,但出口略有下滑。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6月份,我國出口紡織服裝約240.14億美元,同比減少5.27%。其中,出口紗線、織物及制品91.18億美元,同比減少3.7%;服裝及衣著附件148.96億美元,同比減少6.21%。2016年1-6月份,我國累計出口紡織服裝約1250.3億美元,同比減少2.63%。其中,出口紗線、織物及制品424.43億美元,同比減少0.91%;服裝及衣著附件725.88億美元,同比減少3.83%。
紡織品服裝零售額(億元) 服裝零售額(億元)
資料來源:wind、華泰期貨研究所
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億美元) 服裝出口額(億美元)
資料來源:wind、華泰期貨研究所
替代品方面,最新數據顯示,滌最新滌綸價格7030元/噸,黏膠短纖15100元/噸,替代品價格也出現上漲態勢,對于棉花價格形成支撐。
棉滌價差 棉粘價差
資料來源:中國棉花信息網、華泰期貨研究所
總結
我們預計本年度自拋儲以來,加上國內商業庫存總供給量在320.7-340.7萬噸;消費量上,我們預估在50-55萬噸/月,加上外紗回流到國內棉花上的消費量,單月消費在55-60萬噸;總需求在220-240萬噸。因此,年度末市場上棉花流通量最少為80.7萬噸,最高為120.7萬噸。拋儲延長至九月底,我們預測屆時市場現貨流通量會在60.7-120.7萬噸。
進入8月份,在拋儲延期一個月消息的沖擊下,短期國內棉市會維持弱勢格局,但我們認為下行空間也有限,后期或進入震蕩期,平穩過渡到新年度。從國際來看,時至年度末,美棉和印度棉都沒有新的供給,外棉和外紗的價格都會相對堅挺,對國內形成支撐。從國內來看,拋儲延期,下游恐慌心理可贊得到緩解,7月份拋儲近乎100%的高成交率或將下滑,儲備棉的單月輪出量或將下降。我們做個極端情形的對比,不延期8月份成交60萬噸,延期8、9兩個月均維持40萬噸/月,總供給實際只增加20萬噸,影響很微弱。所以,我們認為盡管政策面利空,但盤面難以深跌,短暫回調后以震蕩走勢為主。
長期來看,全球棉市基本面向好發展,進入新年度,中國和印度棉產量均還有下調可能,仍有故事可講,長期走勢仍看好。
15/16年度末市場流通量測算(萬噸)
資料來源:華泰期貨研究所
2016年9月底市場流通量測算(萬噸)
資料來源:華泰期貨研究所
鄭商所倉單
資料來源:鄭州商品交易所、華泰期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