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從紗、布環節看,今年訂單、產銷一直偏淡,人棉紗總體利潤淺薄,唯獨渦流紡等極個別品種一枝獨秀,價格傳導機制始終不暢。紗、布的“淡”也無礙粘膠短纖的“熱”,粘膠短纖在棉紡企業一路抱怨聲中漲勢不減。
宏觀政策方面,人民幣匯率貶值無疑更有利于促進出口,亞投行的建立除抑制TPP、TTIP外,也為一帶一路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中國一帶一路經濟帶牽連亞太經濟圈、歐洲經濟圈。一帶一路的實施,部分行業優質過剩產業將會轉移到一些國家和地區并被合理估值。新疆或直接受益,中巴鐵路等建成后新疆廠家出口規模值得期待,同時也優化國內粘短供需。近年新疆粘膠-棉紡產業的大規模投入建設也體現其戰略布局。
業內多家上市公司大幅更正經營預算,同樣的今年如此般的逆襲出乎多數人的意料。在信息面極其對稱、消息高度透明的當下,賣漿的能從木片一路分析到人棉紗,就像今年的股市、今年的粘膠行情,傳統的K線圖、傳統的供需結構、開工庫存、粘棉價差等分析方法難以找到立足點。很多事件發生后,我們才去歸結其發生的原因。
粘膠短纖今年大幅拉漲的起點是新疆2個粘膠企業停車,后受漿粕、化工輔料大幅上漲、人民幣貶值、閱兵時期粘膠廠集中檢修等利好下助漲。在傳統紡織淡季、粘膠短纖負荷回升、粘膠短纖價格高于棉花、下游棉紡廠需求轉移等重重利空下,價格也僅是橫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