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調查顯示,2014年2月,進口棉到岸均價15000元/噸左右,而國內同類產品價格已達19800元/噸,價差達4800元/噸,2013年差價甚至在6000元/噸以上。由于進口配額不足,企業只能采購國內棉花滿足生產需求,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棉紗:今全棉紗價格多數維穩,零星走貨,整體觀望情緒濃重,普遍對后市不看好。山東棉紗調整,高支紗銷量相對尚可,無多數廠家反映幾無利潤,目前精梳40s價30000元/噸略出頭水平,緊密紡價32800元/噸左右。整體欠款銷售現象明顯,部分棉紗貿易商資金運作壓力較大。多數紗廠維持老客戶訂單生產發貨。進口紗陰跌,印巴紗32s配棉稍低報價至23000元/噸,且整體走貨不暢,庫存積壓嚴重,部分商家有拋貨減壓現象,幅度300-500元/噸不等。
行業:西南地區一紡織廠負責人坦言,棉花成本占到紡織企業總成本約7成,由于國家對進口棉花實施配額管理,棉紡企業很難拿到進口棉花配額,而國內棉價畸高,導致企業原料成本居高不下,吞噬利潤。該公司年加工棉花約4萬噸,也是當地最大的棉花進口企業。2012年,曾獲得1.8萬噸進口棉花配額,而2013年僅獲得1.23萬噸,減少近1/3。據市場數據顯示,2011-2013年,中國紡織服裝制造業虧損企業數量逐步上升,分別1033家、1741家、181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