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國際市場陸地棉價格基本保持穩定,波動幅度不大。Cotlook A指數在10月11日美國農業部發布利空月報之前波動幅度均未超過1美分。華盛頓方面發布的月報調高了全球棉花產量,調低了全球消費量,導致2012/13年度期末庫存增加260萬包(480磅/包)至7910萬包。
盡管國際棉花價格相對平穩,但棉花基本面供求形勢利空,經濟形勢不景氣,北半球豐收,這些因素都加劇了市場的悲觀氣氛。市場看空情緒加重。但是期貨市場卻表現相對復雜,在經過一天的下跌之后,12月合約連續四個交易日累計上漲超過7美分,并且成交積極。本輪上漲很明顯是投機基金所為,他們認為美國棉花可供資源趨緊,棉區遭受近期的降雨之后美棉質量受影響,倉單數量有限。有分析師認為資源可供應量問題是影響市場的重要因素。
無論何種原因推動期貨價格上漲,期貨上漲導致現貨報價上調,使得紗廠認為現貨價格過高,而難以接受。經歷過2010和2011年的大起大落之后,紗廠一般傾向于保持穩定的庫存數量。在預計價格難以持續上漲時,紗廠更愿意采取隨用隨買的策略。雖然紗廠需求不旺,但期貨價格的上漲給國際棉商帶來一些在全球各產區采購的機會。10月17日和18日,烏茲別克召開一年一度的棉花和紡織展會。在展會閉幕式上,烏茲別克對外經濟關系部部長宣布2012/13年度烏茲別克棉花已經銷售了66.8萬噸,而其當年棉花產量為100萬噸。
紡紗廠對市場表現出的謹慎很快被隨后價格的下跌所映證。價格下跌之后,吸引了包括中國在內部分國家的紗廠詢價。采購主要為即期裝運或者是保稅的棉花。
中國2012/13年度棉花收儲在中國的國慶假期之后成交非常活躍。截至10月底,收儲累計接近180萬噸,其中大約125萬噸為新疆棉。中國本年度的收儲進度大大快于去年同期。盡管政府大量收儲,但中國國內的現貨價格在10月份并未有明顯起色。10月31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為18709元/噸,9月底為18671元/噸,而收儲價為20400元/噸。
中國棉花政策對國際市場也具有深刻影響。中國國內棉花價格與國際市場價格的差價進一步擴大,并且足夠吸引那些沒有配額的買家寧愿支付40%的關稅來進口。起初,這種方式只適用于那些低等級的低價棉,但在10月份這種方式的適用范圍逐步擴大。棉花進口配額在黑市的價格依然保持在高位,而有關部門前期已經明確在今年年底之前不會再增發配額。進一步擴大的國內外價差也使得中國紗廠在國際市場面臨更加巨大的壓力。在今年前9個月,中國進口棉紗91.4萬噸,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
中國政府大量收儲,儲備量迅速增長,未來宏觀調控政策存在不確定性,這些給全球市場帶來利空影響。由于北半球在未來幾周進入豐收期,因此許多棉商堅持認為市場依然存在向下的壓力,然而Cotlook A指數在10月份基本保持在80美分/磅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