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了解,西南紡織企業以加工滌棉紗為主,總產能約300萬錠,四川每年皮棉用量在50萬噸左右,主要通過從新疆、甘肅、湖北引進國產棉或采購港口外棉來彌補當地皮棉產量不足的缺陷。
目前,由于國際經濟衰退,國內外皮棉價差較大,紡企銷售棉紗不暢,且利潤偏低,限產、停產企業不斷增多,部分企業開機率降至60%左右,另有一些企業正忙于搬遷至開發區,廠房基本停工,僅少數企業維持正常開機,市場呈現一片蕭條的景象。“四川加工的棉紗除了本地消化外,主要銷往廣東、福建及江蘇等市場,由于今年形勢持續很差,下游企業也在逐漸縮減訂單,產成品走銷不暢,企業經營難度在一天天加大。”據業內人士介紹道。11月12日,當地C40S棉紗主流報價28000元/噸,C32S報價27000元/噸,均與前周基本持平,不過實際成交價格視訂單情況要低于報價300-500元/噸。
另據業內人士介紹,當地坯布積壓情況嚴重,某企業有幾百臺布機,現在產成品總額已達3000萬元,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壓力,在棉紗采購方面持謹慎態度,未來市場難見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