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需求看,全球對原油的需求放緩比較明朗。IEA(國際能源署)預計2012年世界原油需求增長0.9%至89.9百萬桶/天,2012年二季度原油需求將下降至88.6百萬桶/天。4月份OPE預計全球對原油的需求增長從3月份的增長0.98%降至0.97%,為88.64百萬桶/天,而1月份預估增幅則超過1%。此外,EIA(美國能源署)也預計2012年全球原油消費從1月份的89.38百萬桶/天調降至88.81萬桶。
美國原油庫存創下22年以來的新高,進一步驗證了美國乃至全球美元需求放緩的觀點。在截至4月27日的當周,美國商業原油庫存連續第六周大幅增加,增幅為280萬桶。美國原油庫存量達3.759億桶,創1990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供應方面,由于地緣政治危機緩和,以及限制產能給產量的增長提供保障,市場對供應的擔憂煙消云散。4月12日,IEA(國際能源署)發布原油市場月度報告,指出OPEC成員國在3月份原油供應量增加了135萬桶/天至31.43百萬桶/天,達到近三年半的高點。限制產能一直是原油產量能否保持增長的關鍵,而歐佩克聲明稱,原油價格不會像2008年漲至每桶147美元那樣再度大幅上漲。當前市場狀況已經遠好于2008年上半年,目前閑置產能較多,庫存量增加,而且未來有較好的條件可以在中期內增加新的產能,沙特近幾個月產量增加至1000萬桶/日。
由于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當時原油價格曾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超過13美元,1974年1月份油價創下新高后大幅回落;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當時原油價格從1979年的每桶15美元左右最高漲到1981年2月的39美元,此后國際油價持續回落,在1986年一度跌至10.07美元;1990年,因海灣戰爭爆發,國際油價由20美元左右飆升至37.21美元,而在1991年海灣危機結束后,國際油價再度跌回18美元。盡管目前伊朗核危機沒有完全解決,但是局勢緩和也會導致油價大幅回落,如果疊加疲弱的經濟復蘇環境,調整幅度不可小覷。(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