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于5月1日發布了4月份的PMI(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該數據顯示4月份PMI繼上月之后出現回落,從3月份的53.4%回落到52.9%,回落了0.5個百分點。其中,本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1.3,3月份為52.5;進口訂單指數為50.6,3月份為52.0。一方面,PMI指數的的下滑顯示了企業目前的發展遭遇阻礙,特別是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突破6.5000關口,再創匯改以來新高以后,市場對人民幣后市加大升值速度的預期加強。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對出口導向性企業影響最大,4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的明顯回落也反映了這一點。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國家為穩定物價,打擊通貨膨脹動用了較大力度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目前物價上漲的幅度趨于為穩定,但是打擊通貨膨脹從而誤傷經濟發展的弊端也逐步顯現出來。從目前的局面來看,如果央行再次加息那么中國經濟增速仍有繼續下調的可能,但是如果針對物價的調控放松,那么通貨膨脹這只老虎有可能會繼續發威,前期的調控可能就此前功盡棄。但無論怎樣,政府實行貨幣緊縮政策的壓力在逐步加大,特別是在當前國內需求不振的情況下,長期來看,緊縮的力度和頻率有待于斟酌。
對棉花來說,下游紡織企業受國內期貨大幅下跌的影響,國內大型紡織廠連續下調皮棉采購價,造成國內棉花現貨價格大幅下跌,市場購銷繼續冷清,紡織廠繼續停產或減產,有的紡織廠放假一周到兩周想以靜制動來應對當前的市場情況。大部分企業接到的訂單多以短單、小單為主,庫存積壓情況十分嚴重。最新的PMI指數顯示新訂單指數下降,這也說明了不少紡織企業經營困難,棉紗等產品銷售陷入困境。對不少紡織企業來說,去年的棉花上漲讓棉企成本高企,不少企業的去年收購的籽棉價格在5.5元/斤以上,相當于皮棉每噸成本在27000左右,如今棉花期貨下跌幅度加大,下游服裝企業不愿接盤,紡織企業舉步維艱。反觀棉農,許多棉農由于前期看漲后市,囤棉現象嚴重,棉花過快的下跌和交易清淡也讓他們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不利于棉農的種植熱情。
今日棉花跌破26000整數位關口,從趨勢上看,破位明顯,市場看空氛圍濃厚,后市再創新低也只是時間問題,特別是進入5月份以來,市場對提高準備金率和加息的預期加強,棉花前度的反彈短暫無力,五一假期期間,外盤美棉的上漲沒有給國內期棉帶來任何企穩的助力,下跌一如既往,大有與外盤走勢背離的趨勢。從技術上看,鄭棉1109合約完全處于布林通道下軌,上方受5日,10日均線壓制較強,短期內形態難有改觀。綜合今日的破位情況來看,如果明日棉花繼續走弱,那么26000將成為棉花近期較強的阻力位。雖然目前從基本面來看,新一年度的棉花種植已經開始,關于天氣和種植面積的新聞不斷被報道出來,其中利空和利多信息皆有,但整體來看,棉花走勢受國內政策影響更為深遠,希望投資者在分析趨勢的時候能更加關注宏觀經濟的大氛圍,謹慎投資。
(和訊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