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國際時裝大牌開始將面料采購目標轉向中國,這里龐大的生產群體為服裝品牌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面料企業將自己的品牌定位于高端。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國產高端面料的發展雖然有了一定的高度,但還存在一些尚在攻克的問題,以及亟待解決的困惑。
產品同質化成為瓶頸之一
“只有在某一面料領域時刻占據引導地位,并不斷地推陳出新,與常規產品拉開距離,才能得到國際時裝品牌的關注,成為高端面料供應商。”一位專業生產高端提花面料的企業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國內一些致力于生產高端面料的企業幾乎無一例外,都在產品差異化上做著文章。即便這樣,也難以阻止國產面料同質化的加劇。
在采訪中,一些服裝企業負責人認為,之所以對國產面料興趣不高,產品同質化是原因之一。“國內紡織企業的很多面料重復率太高,相似度太大,隨便拿一款面料出來,十多家公司都有,不適合服裝企業的高端發展需求,而一些國外面料企業,僅紗線就有2000多種,不僅選擇余地大,而且能滿足個性化需求。”知名時裝設計師郭培也曾對記者表示。
正因為這樣,很多國外面料代理商將版圖擴張到中國,搶占高端面料市場。一家與Chanel合作的法國面料企業負責人認為,目前,雖然中國服裝企業對國際高端面料的采購量不大,但是未來中國服裝的發展潛力巨大。
不僅是時裝品牌,在中國戶外運動裝市場上,品牌企業也要依靠知名進口品牌面料來吸引顧客。“中國的戶外服裝市場起步較晚,但有待開發的市場空間巨大。滑雪服、健身服所用面料,在中國市場具備很大的增長潛力。接下來我們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設計適合中國時尚運動品牌的面料。”與Adidas、Polo合作的一家法國面料企業表示。
產品同質化說明國內面料企業的整體創新力度不夠,很大一部分中小企業還在靠模仿過日子,不僅做不到百花齊放,還會拖住少數快速創新企業的發展步伐。在認識到這一現狀后,高端面料企業更加注重新產品的保護,有的甚至不惜屏蔽掉一些客戶,來換取產品版權不外泄。
稀有面料="高端面料?"
隨著夏季的來臨,舒適的棉質T恤產品成為大街小巷潮男潮女的最愛。從幾年前“有機棉”這個概念進入到人們的視野后,每年有機棉的使用量都在不斷上升。2011年,世界有機服裝的規模達到60億美元左右。即便這樣,有機棉也因為其原料生長和后加工環節的苛刻要求成為“少數派”紡織產品。但是“少數派”卻并不意味著“高端”。
快時尚品牌H&M的副線Exclusive Conscious最近推出了新的晚裝系列,這條副線專門設計紅毯晚裝。這個4月中旬在全球100間H&M網店開售的新款晚裝,采用了多種環保可循環面料,其中有機棉花和天然的麻質面料便是其面料上的重心。此外,還有許多服裝商和經銷商都加入了生產有機紡織產品的行列,比如李維斯、阿迪達斯、耐克、Target、諾德斯特龍、Gap、沃爾瑪等。
而這些喜歡有機面料的幾乎都是中低端品牌,一家國際一線大牌都沒有,像Chanel、LV、華倫天奴等有可能在某些產品的某一款上局部使用有機面料,但不可能將有機面料作為它們的重點,當然也不會將當季的品牌看點與有機面料聯系起來。
與有機紡織品有同樣境地的還包括天絲、木代爾、甲殼素、竹纖維等新型原料紡織品,這些面料更適合使用在特定的品牌上,舒適而且親民,但注定不會與高高在上的高端服裝品牌有更深的淵源。
究其原因,是這些新型材質受特性的限制,在硬挺度與染色上很難達到工業面料的效果,讓它們在塑形時也難以達到當代時裝的某種藝術性要求,例如有機面料、木代爾面料等制作的服裝更適合居家與休閑時穿著,這些自然的特性讓它們離傳統意義上的“高端”有了一定的距離。
生產環節不過硬凸顯“短板”
“因為這個訂單,自去年開始,我們就一直在本地尋找合適的配套的染整企業,但至今沒找到能做這種染整技術的。最后,不得不將坯布全部運去日本進行染整。這樣一來一去,成本高出許多,利潤就被拉低了。”一位紡織企業負責人頗為無奈。
能夠爭取到高端服裝品牌的訂單,卻滿足不了生產環節的高要求,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尤其是在紡織產業相對集中的地區。在下游紡織服裝開始進行產品升級的同時,國內染整業存在的技術短板問題開始凸顯,“吃掉訂單利潤的是‘染整’環節”已經不再是新鮮事。很多單一做坯布生產的面料企業由于本地染整企業技術跟不上,不得不將半成品運去其他省市甚至國外進行后道加工,使得成品的生產成本走高。
也有很多紡織企業為了掙脫“染整”的束縛,將染整作為公司的產業鏈拓展計劃中的一個環節,“拓展染整業務,主要是基于發展需求。我們的很多針織類高端產品,需要一定的染整技術,特別是后整理環節,很多企業做不了。我們對自己產品技術最了解,所以想要申請環評,做自己的染整業務。”很多面料企業與世興達(福建)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相同的觀點。
看來,要想得到更多高端時裝品牌的青睞,從中獲取更大的利潤,紡織產業鏈一定要均衡發展,以免在某一環節掉鏈子。(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