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昨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中國進出口總值3397億美元,增長6.5%。其中,出口1854億美元,同比增長5.6%,扭轉了9月同比減少0.3%的頹勢,且好于市場3.2%的市場普遍預期。
相對于出口在10月的強勁反彈,進口則延續了上月增長1543億美元的平穩回升走勢,同比增長7.6%;在出口回暖的帶動下,當月實現貿易順差311億美元,雖然同比收窄3.3%,但環比增加了159億美元,并創下今年以來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始于2012年9月的虛報出口以協助跨境資本流入的現象導致去年基數偏高,因此,有機構預計,排除去年同期虛報的影響,10月實際出口增長可能高達7.6%。
其中,10月以來,隨著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相繼進入傳統的消費旺季,海外有效需求的季節性恢復推動了10月出口的明顯反彈。
從與主要貿易伙伴雙邊貿易情況上看,10月中國對歐盟、美國、日本三大發達經濟出口增速全面反彈。
數據顯示,10月中國對歐盟出口規模由降轉升,出口同比增速由上月的-5.0%大幅反彈至12.7%,對美出口同比由9月的4.3%也明顯反彈至8.1%,對日本出口同比增速由上月的1.3%進一步回升至5.6%。
此外,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單邊升值預期有所弱化也減輕了出口企業的壓力,從而推動了10月對外出口的恢復性增長。
不同于出口的大起大落,受益于當前形勢下“投資促進”的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增長模式,自7月起,進口連續4個月保持7%以上的同比增速。
其中,與大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相關的鐵礦砂及其精礦、鋼材進口同比增速在10月呈現出加速增長的態勢。10月,鐵礦砂及其精礦、鋼材進口分別由9月的14%和4%加速增長至20%和11%。
“預計受四季度以來部分地方政府抓投資、促增長,力求虎頭豹尾而不能虎頭蛇尾的集體沖刺所推動,與固定投資相關的進口需求仍將明顯增長。”交通銀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分析師陳鵠飛表示。
雖然10月貿易數據相對企穩回升,但鑒于歐盟等主要出口對象仍存在通縮壓力,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市場對中國未來外貿前景并不太樂觀。
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長7.6%,低于8%的外貿增速目標,其中出口增長7.8%,進口增長7.3%。
顯見的是,10月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中的出口訂單分類指數,以及兩年一度的廣交會所獲訂單等指標顯示,出口前景仍較為疲軟。
另一個對出口平穩增長可能造成不利影響的是,則是人民幣升值。顯見的是,在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明顯企穩回升形勢下,在中外利差、匯差吸引海外資本持續偏好中國的影響,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人民幣單邊升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