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黃河流域河北、山東、河南等地軋花廠皮棉現貨報價者有所增多。11月3日,河北邯鄲某企業以18500元/噸的價格銷售了45噸皮棉,現款結算。“每噸能賺一百多元,因為這批棉花不能交儲,只能現貨銷售。”負責人趙經理說,10月下旬以來,他們企業共銷售現貨皮棉127噸,平均價格在18450元/噸,利潤率100-150元/噸。據他介紹,由于今年國家收儲把關較嚴,很多400型企業都做了“兩手準備”:一是集中精力交儲,贏利一般在700-800元/噸;二是部分不能交儲的棉花走現貨市場。據從河北邯鄲、保定、石家莊等地企業了解,400型企業交儲和現貨銷售的比例為3:1。
“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石家莊某企業負責人李經理說,今籽棉收購呈現“量小質差”的特點,棉花企業籽棉收購難,公檢合格率低。為盡量減少損失,企業在收購過程中逐漸按照衣分收購。他們企業規定除僵瓣、顏色灰暗、衣分在35%以下的棉花堅決不收外,其他棉花統一按衣分收購,統花價格4.15元/斤(衣分36%、回潮率10%),以此為標準,衣分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價格相應增加0.07元/斤,日收購量在15萬斤左右。
現貨市場的主力軍是200型企業,目前冀魯豫各棉區200型企業約有10%左右尚未退出市場。據山東濱州一位市場人士介紹,當地200型企業加工的皮棉占現貨市場的半壁江山,主要是“價格低廉、貨源充足”。不過,200型企業加工的皮棉基本沒有條形碼標識,未按顏色級標準分級,多數按照舊標準,4級18500元/噸,5級16400元/噸,弱5級16000元/噸,價格基本平穩。市場分析,現貨行情較好的原因,一是港口外棉炙手可熱;二是5萬錠以下小廠原料來源較少,現貨是重要渠道。
由于加工低等級棉現貨銷售較好,吸引200型企業和少數400型企業加大了低等級籽棉的收購加工。據河南鄭州、河北滄州等地軋花廠反映,近期一些絨長在27毫米以下,成熟度較差的棉花比較好收購,價格一般在3.60-3.80元/斤,由于棉農對“次棉花”沒有過高的心理預期,多被當成“便宜貨”加以甩賣,因此一些小型軋花廠鉆了“空子”,收購量放大。滄州一家200型企業負責人說,他們廠一天能收籽棉5-8萬斤,不輸個別400型企業,加工的皮棉現貨也較為暢銷,都被周邊的小型紡織企業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