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月度調研”顯示,來自國內外20家金融機構的首席經濟學家預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均值為7.7%,較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二季度(7.5%)有所回升。9月通脹有所抬頭,CPI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2.8%,高于統計局公布的8月水平(2.6%)。
市場關注的9月新增信貸規模預測均值為6632億元,較央行公布的8月水平(7113億元)有所回落。
2013年10月“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51.1,略低于上月調研水平(51.2)。
信心指數:預測均值
51.1略有回落
調研結果顯示,2013年10月“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預測均值為51.1,中位數為51.0,較上月信心指數(51.2)略有回落。其中,中信建投給出了最大值52.2,銀河證券給出了最小值50.4。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0月1日公布的9月PMI為51.1%,環比上升0.1個百分點。
招商證券[微博](11.23,-0.35,-3.02%)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微博]認為,三季度以來的景氣勢頭在9月仍持續,9月宏觀數據將維持在相對高位水平,然而部分微觀高頻數據走弱顯示目前的經濟相對景氣可能即將告一段落,隨著融資規模的收縮和政策基調再度回歸調結構、促改革,四季度國內宏觀同比增速將會小幅回落。
在興業銀行(11.23,-0.35,-3.02%)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微博]看來,連續三個月反彈的PMI和年內首次回升的GDP增速數值,都讓人們可以對未來的經濟回升保持希望,但對于9月增長來說,除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會季節性加速外,出口、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均較上月減速,折射出未來經濟增長仍有反復。
不過,中國銀行(2.81,-0.01,-0.35%)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預計,在外需持續改善、“微刺激”政策效應下,四季度我國經濟將繼續向好,GDP增長7.7%左右。
三季度GDP:預測均值
7.7%有所回升
調研結果顯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7.7%,中位數7.8%,均較二季度GDP增速(7.5%)有所反彈。其中,德意志銀行和美銀美林給出了最大值7.9%,澳新銀行等4家機構給出了最小值7.6%。
中信證券(12.12,-0.40,-3.19%)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表示,在穩增長政策作用下,需求有一定回升,這帶動了產出回升,第二產業回升較明顯,由于房地產市場相對平穩,以及控制“三公消費”等政策的影響,第三產業增長較溫和,預計三季度GDP增長7.7%。
交通銀行(4.23,-0.07,-1.63%)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預計,在內外需求逐步恢復的背景下,下半年國內GDP的環比增速將出現企穩回升,三、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別為7.7%、7.5%(四季度同比回落更多是基數原因),2013年全年經濟增速仍能保持在7.6%左右,中國宏觀經濟將整體運行平穩。
不過,花旗集團中國高級經濟學家丁爽判斷,三季度的反彈是短暫的,盡管外部需求的改善和政府的預期管理已減小了經濟增長急速下滑到7%以下的風險。他分析稱,偏緊的信貸條件和對地方政府債務控制的加強會影響投資的增速,進而在短期內削弱增長的動力;9月份PMI已顯露疲態,環比的增速可能已經觸頂,并可能在四季度回落,由于去年四季度GDP增長的基數較高,今年四季度的同比增速可能低于三季度(預測四季度的增速將下滑到7.4%),明年一季度的增速可能會接近7%。
CPI:預測均值
2.8%有所反彈
調研結果顯示,9月CPI同比增速預測均值和中位數皆為2.8%,較國家統計局公布的8月水平(2.6%)有所反彈。其中,中金公司等3家機構給出了最大值3.0%,摩根大通給出了最小值2.5%。
沈建光預計,隨著食品價格走高,9月通脹或有所反彈。
連平認為,三季度CPI同比將高于上半年,年內CPI同比呈現小幅緩慢攀升的趨勢,預計四季度CPI同比仍有可能繼續小幅走高。但考慮到國內需求并未出現大幅回升、貨幣政策也維持穩健中性、豬肉等食品價格總體漲勢平穩,以及輸入性通脹也沒有明顯抬頭等,連平預計四季度CPI同比漲幅仍然溫和,維持全年CPI同比約為2.6%的判斷。
在CPI增速反彈的同時,9月PPI通縮壓力有所緩解。調研結果顯示,9月PPI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1.4%,中位數為-1.5%,均較國家統計局公布的8月水平(-1.6%)有所回升。其中,摩根大通給出了最大值-1.0%,瑞穗證券等3家機構給出了最小值-1.6%。
諸建芳預計,隨著短期經濟的相對穩定,生產資料價格也基本穩定,9月PPI環比為0.1%,同比在-1.4%左右。
連平表示,考慮到目前國內工業與投資數據均有所改善,加上近期地緣政治持續發酵,未來引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繼續小幅走高的可能性依然較大,預計未來PPI同比將處于進一步回升的態勢之中,不過鑒于目前國內包括采掘、加工冶鐵等工業品行業整體處于去產能的收縮階段,全年PPI可能仍有“同比繼續負增長”的通縮壓力。
2013年8月CPI同比增速(2.6%)
最佳預測:2.6%
丁爽:花旗集團
胡艷妮:中信建投
連平:交通銀行
劉紅哿:建銀國際
魯政委:興業銀行
馬駿:德意志銀行
邱曉華:民生證券
汪濤:瑞銀集團
諸建芳:中信證券
8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9月預測:
丁爽:2.7%
胡艷妮:3.0%
連平:2.9%
劉紅哿:3.0%
魯政委:2.9%
馬駿:2.6%
邱曉華:2.8%
汪濤:2.9%
諸建芳:2.8%
2013年8月PPI同比增速(-1.6%)
最佳預測:-1.6%
曹遠征:中國銀行
劉紅哿:建銀國際
朱海斌:摩根大通
8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9月預測:
曹遠征:-1.5%
劉紅哿:-1.5%
朱海斌:-1.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測均值
13.3%略有放緩
調研結果顯示,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13.3%,較國家統計局公布的8月水平(13.4%)略有放緩。其中,銀河證券給出了最大值14.1%,摩根大通給出了最小值12.4%。
諸建芳預計,隨著住房拉動效應的減弱和基數影響,考慮到規范“三公消費”對9月節假日消費市場的負面影響,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在13.1%左右,相對上月小幅回落,未來由于基數走高,零售增速料將有所回落。
連平表示,依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經驗數據看,二者呈現出緊密的一致變動趨勢,基于9月份CPI同比明顯回升的判斷,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也將繼續小幅走高,不過,綜合考慮到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可能小幅上升至13.6%左右。
就全年而言,連平預計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速約為14.1%,實際增速約為11.9%,均略低于上年。
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13.4%)
最佳預測:13.4%
林采宜:國泰君安證券[微博]
魯政委:興業銀行
彭文生:中金公司
沈建光:瑞穗證券
8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9月預測:
林采宜:13.8%
魯政委:13.6%
彭文生:13.0%
沈建光:13.2%
工業增加值:預測均值
10.1%有所放緩
調研結果顯示,9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預測均值和中位數均為10.1%,較國家統計局公布的8月水平(10.4%)有所放緩。其中,澳新銀行給出了最大值10.8%,國泰君安證券給出了最小值9.6%。
諸建芳預計9月工業增速小幅回落。他指出,9月PMI匯豐指數為50.2%,較上月提升0.1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與上月持平,這反映經濟仍在改善,但需求對增長改善的支撐力度弱于歷史同期,考慮到去年同期工業增速基數相對較高等因素,9月工業增速較上一期小幅回落,約10%。
沈建光認為,在穩增長政策落實之下,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回升,但發電量回落可能會導致工業生產略有走低。
2013年8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10.4%)
最佳預測:10.5%
諸建芳:中信證券
8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9月預測:
諸建芳:10.0%
固定資產投資:預測均值
20.3%保持一致
調研結果顯示,2013年1~9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20.3%,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8月水平一致。其中,摩根大通等3家機構給出了最大值20.5%,國泰君安證券給出了最小值19.0%。
諸建芳認為,受“以長帶短”投資政策影響,基建投資繼續高位運行,制造業投資有所恢復,房地產投資受基數影響同比增速繼續回落,整體投資增長呈現小幅回升的態勢,預計1~9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4%。
連平判斷,基于以往固定資產投資與水泥生產量累計同比高度趨同的經驗走勢,1~9月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將持平于20.3%左右。他進一步分析稱,進入9月以來,國內水泥價格波動整體穩中略升,且在鐵路基建和房地產投資需求的增長預期下,水泥用量需求也呈現出同比、環比繼續增長態勢,但考慮到近期國家審計署明顯加大了對地方債務的審查力度,短期內可能會對地方政府投資能力與意愿形成一定壓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投資增速的反彈走高。
2013年1~8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20.3%)
最佳預測:20.3%
丁安華:招商證券
連平:交通銀行
林采宜:國泰君安證券
魯政委:興業銀行
汪濤:瑞銀集團
8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9月預測:
丁安華:20.4%
連平:20.3%
林采宜:19.0%
魯政委:20.2%
汪濤:20.3%
外貿:貿易順差
281.7億美元與上月基本持平
調研結果顯示,9月貿易順差預測均值為281.7億美元,中位數為277億美元,與海關總署公布的8月規模(285.2億美元)基本持平。其中,國泰君安證券給出了最大值365億美元,交銀國際給出了最小值240億美元。
在出口方面,調研結果顯示,9月出口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6.4%,中位數為6.2%,較海關總署公布的8月水平(7.2%)有所回落。其中,國泰君安證券給出了最大值8.8%,銀河證券給出了最小值4.7%。
諸建芳認為,9月匯豐PMI新出口訂單6個月以來首次回到擴張區間,歐美PMI數據亦延續回暖態勢,出口需求將恢復性增長,預計9月出口增速為7.8%。
在進口方面,調研結果顯示,9月進口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6.8%,較海關總署公布的8月水平(7.0%)有所放緩。其中,交銀國際給出了最大值10.0%,銀河證券給出了最小值4.0%。
諸建芳判斷,雖然9月國內經濟延續復蘇態勢,但由于受到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運行和產能過剩的抑制,進口將呈現弱復蘇格局,預計9月進口增速為6.1%。
連平認為,隨著終端需求的逐步改善,鐵礦石、原油等主要大宗原材料進口數量有望保持增長;同時受外貿再平衡戰略的推動,2013年政府將進一步完善進口政策,擴大能源資源、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國內有需求的消費品進口,不過考慮到目前國內大多數工業品行業仍處于PPI依然負增長的利潤收窄階段,因而未來進口需求整體可能改善有限,維持全年進口同比增速7%的判斷。
2013年8月貿易順差(285.2億美元)
最佳預測:310.0億美元
林采宜:國泰君安證券
8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9月預測:
林采宜:365億美元
2013年8月出口同比增速(7.2%)
最佳預測:7.0%
馬駿:德意志銀行
8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9月預測:
馬駿:8.0%
2013年8月進口同比增速(7.0%)
最佳預測:7.4%
林采宜:國泰君安證券
8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9月預測:
林采宜:4.8%
新增貸款:預測均值
6632億元有所回落
調研結果顯示,9月新增貸款預測均值為6632億元,中位數為6661億元,較央行公布的8月規模(7113億元)有所回落。其中,國泰君安證券等8家機構給出了最大值7000億元,中信證券和銀河證券給出了最小值5800億元。
諸建芳表示,根據2013年約9萬億元的新增信貸規模,并且參考近年來季節放貸節奏以及近期政策的微調,預期9月新增貸款額在5800億元左右,整體社會融資總量將為12000億元。
魯政委認為,9月信貸可能新增不多。他表示,“從往年信貸投放節奏看,雖然9月為季末月份,但信貸在全年信貸中的占比并不高,最近7年平均占比為7%,考慮到季末銀行間市場流動性較緊、媒體報道各銀行信貸額度9月下旬驟緊,預計9月信貸可能新增6500億元”。
展望未來,連平預計,四季度平均每月新增貸款將在6000億元左右。
2013年8月新增貸款(7113億元)
最佳預測:7000億元
丁安華:招商證券
林采宜:國泰君安證券
劉紅哿:建銀國際
馬駿:德意志銀行
彭文生:中金公司
邱曉華:民生證券
8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9月預測:
丁安華:6900億元
林采宜:7000億元
劉紅哿:7000億元
馬駿:7000億元
彭文生:7000億元
邱曉華:6000億元
M2:預測均值
14.3%有所回落
調研結果顯示,9月M2(廣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速預測均值和中位數均為14.3%,較央行公布的8月水平(14.7%)有所回落。其中,招商證券給出了最大值15.1%,興業銀行給出了最小值13.5%。
諸建芳預計9月M2增速可能略有回落,預期同比上升14.5%左右。
2013年8月M2同比增速(14.7%)
最佳預測:14.6%&14.8%
朱海斌:摩根大通
胡艷妮:中信建投
8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9月預測:
朱海斌:13.8%
胡艷妮:14.2%
利率&存款準備金率
10月份保持不變
調研結果顯示,給出10月底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預測的12家機構,一致預期月內利率和存準率保持不變。目前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為3.0%和6.0%,大型金融機構存準率為20%。
魯政委認為,由于美聯儲未如市場預期啟動縮減QE進程,預計10月份不會有利率、準備金率的調整,公開市場會正、逆回購同時詢價、夾雜出現、均衡操作,以便保持市場流動性松緊適度的“中性”狀態。
匯率:年底看至
6.13
調研結果顯示,2013年年末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預測均值為6.13,中位數為6.12,較上次調研水平(6.14)略有回落。其中,國泰君安證券預計年內貶值幅度最大,年底匯率看至6.25;中國銀行預計年內升幅最大,年底看至6.08。
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10月9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430。
受中國經濟進一步企穩和美聯儲沒有按市場預期縮減QE的影響,9月人民幣對美元明顯升值。9月30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再度逼近6.1475的匯改新高,9月份累計升值229個點,或0.37%。
政策:十八屆三中全會值得期待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之際,市場對未來政策改革十分期待。
沈建光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改革藍圖值得期待,若能在土地改革、戶籍改革、財稅改革等領域有所突破,有望釋放更多改革紅利。
渣打銀行[微博]首席經濟學家王志浩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可能實現土地政策改革的突破:即中央政府或將進一步放開農民直接轉讓集體土地使用權,該項政策可能首先在小范圍內試點,工業用地價格將因此上漲,農民土地補償金也會增加,而土地成本變化對房地產項目的影響仍未可知。
丁爽表示,目前經濟運行處于政府所說的合理區間,因此經濟工作的側重點是促改革和調結構,通過放松宏觀政策,穩增長的必要性進一步下降。丁爽判斷廣義貨幣的增長將向年初設定的13%的目標靠近,加上對銀行表外業務的監管加強,下半年的貨幣信貸條件和上半年相比會偏緊,這已經從6月以來市場利率(包括貸款和債券發行)的上揚中得到印證。
不過,在曹遠征看來,中國經濟滑出“下限”的風險正在減小,而由于未來經濟面臨美國QE退出、新興市場貨幣動蕩、地方政府債務和房地產泡沫等四大風險,宏觀政策應保持基本穩定,財政政策重在減稅節支,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貨幣政策應保持穩健,重在盤活存量,力促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穩定經濟主體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