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珠三角中小微外貿企業則情況依然有些嚴峻。昨日,一達通2000家固定樣本企業監測結果顯示,7月珠三角中小企外貿出口同比增長1.24%。中小企外貿總體增長較慢。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化工、木紙質編織、車輛船舶和光電儀器四大行業處于負增長,增長趨勢尚未顯現。“同比增長緩慢,但同比增幅環比6月略微上升,反映中小企外貿出口有微微好轉,但尚未出現明顯的全面回暖跡象。”一達通副總經理肖鋒解釋說。
肖鋒認為,7月景氣程度欠佳的原因主要反映在6、7月為國際市場采購淡季,尤其是中小企外貿集中分布的機器、電子、塑料橡膠、紡織等行業表現明顯;其次,人民幣升值的后續影響,過去2-3個月的新訂單減少,決定了7月份總體景氣程度不會太高。
企業加大產品創新投入
此外,監測結果顯示,7月外貿資金壓力指數收于102 .68,高于臨界點2.68點,資金壓力依然尚未真正緩解。“從我們的調研情況來看,國內原材料供應付款周期越來越短,而海外買家結匯周期越來越長,形成內‘逼’外‘緊’,兩者擠壓,導致企業可周轉的資金大幅縮水,周轉艱難;另外從今年上半年開始,中小微外貿企業在產品創新和技術升級上的投入越來越大,寄希望于在國際市場上有更強的競爭力。”肖鋒說。
針對中國外貿的真實情況,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研究開發中心主任黎友煥近日對記者分析指出:對于日前海關數據持保留態度。“首先是,根據我們的調研數據,我們看不到7月份該有這么好的表現,我們反復進行電話采訪,也找不到有這么好的跡象;其次是,中國公布的數據與香港公布的與大陸貿易的數據有明顯的不一致,與美國公布的對中國貿易的數據也明顯不一致,令人費解。”
8月有望轉好
雖然7月外貿情況不太良好,但研究顯示8月份將會有所回暖。調查數據顯示出,8月景氣程度預測指數達到106 .92。企業主反映,8月訂單量將有季節性的增加,即使人民幣匯率保持現有水平,相對而言8月景氣程度也會有所回暖。
對8月的情況,企業的反饋多為:“旺季快到了”,“6月份的要8月份出”,“國外放完暑假了”,“貨剛好都做完了,有客戶下訂單”,“國家很多政策出臺”。
“國務院貿易便利化措施7月底剛剛公布,預計8月份各種利好將會顯現出來;質檢總局和海關總署將從8月15日取消1507個出口商檢的產品,并取消出口商檢收費,這些重大利好政策都將促進8月的外貿出口額。”肖鋒說。
“企業低成本高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企業的盈利模式管理方式都在發生改變,”10日,在“第五屆嶺南工商領袖峰會”上,廣東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秘書長謝泓如是告訴南都記者。
在上半年珠三角中小企外貿總體景氣程度偏低,外貿形勢波動的背景下,不少與會廣東省中小企表示將爭取外貿加內銷,充分挖掘人才創新力和品牌影響力。上海自主創新研究院院長王慧中告訴南都記者,“未來那些有優秀文化的企業會破浪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