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服裝、家紡工廠實現智慧生產,做領航全球的自動縫制專家,是蘇州瓊派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PET)的未來發展目標。
作為蘇州瓊派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PET)的掌門人,劉航東積極響應“中國制造2025”戰略和“縫制機械行業強國戰略”,多年來,專注于縫制智能化、個性化研發定制,首創“自動四邊縫”系列產品享譽國內外市場。
在今年召開的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中華全國手工業合作總社第八次代表大會上,蘇州瓊派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PET)董事長劉航東被授予“輕工大國工匠”榮譽稱號,這是對他“二十年如一日,堅守工匠精神”的高度肯定。
劉航東,蘇州瓊派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PET)董事長。他積極響應“中國制造2025”戰略和“縫制機械行業強國戰略”,專注于縫制智能化、個性化研發定制,首創“自動四邊縫”系列產品,享譽國內外市場。讓服裝家紡工廠實現智慧生產,做領航全球的自動縫制專家,是TPET的未來發展目標。
執著廿年,堅守一份愛
劉航東出生于1976年,浙江省東陽市虎鹿鎮人。虎鹿這里有著一個世界聞名、占全球市場份額70%的縫配件專業市場——虎鹿縫配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劉航東的學生時期,正是虎鹿縫配城崛起并加速發展的關鍵階段。得益于國內外紡織服裝行業對縫制機械產品的巨大需求,成千上萬名東陽虎鹿人成為縫配經銷商走向全國各地,成長為全國縫制機械行業的商貿主力。面對虎鹿全村全鎮投身縫制機械行業的洪流,畢業于金華市城鄉建設學校工民建專業的劉航東也迅速融入了這支大軍。
1998年,劉航東在蘇州成立了一家縫紉機貿易公司——蘇州新迅達針車貿易有限公司(TPET前身),代理經銷眾多國內外知名縫制設備品牌,他憑借敏銳思變的思維觸角和執著的韌勁,很快就成為一名業內小有名氣的經銷商。
自那時起,劉航東始終堅守在縫制機械行業,從縫制配件、二手縫制設備的經營轉型到品牌代理,從服裝縫制自動化領域跨越到家紡縫制自動化,劉航東憑借從業22年來對縫制機械行業的執著信念和熱愛,通過對質量的堅持踐行和創新的探索前行,不斷縫制新的錦繡年華。
從商人到匠人的艱難蛻變
多年的走南闖北,讓劉航東在與不同類型、規模的終端用戶溝通交流之中,敏銳地捕捉到客戶需求的轉變——不再單一地需要縫制設備,而是更多地延伸到了企業管理、生產管理領域。為此,劉航東開始認真思考如何順應終端用戶的變化、如何滿足客戶的新需求。
2009年,蘇州瓊派瑞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應運而生。這一名稱是英文單詞Transparent(顯而易見的、一目了然的)的音譯,意在通過開發軟件系統幫助工廠診斷生產現場出現的管理問題,實現生產現場的透明化,為客戶改善工藝提供參考。
從經銷商轉型研發生產,是一次艱難的蛻變。劉航東鎖準公司定位,用有限的資金招兵買馬,向自動縫制領域進發。沒有參照和借鑒,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每一次推倒重來,對決策者、研發人員都是磨煉。
劉航東說:“我們每一臺設備的研發,都經歷了較長周期。首先要了解客戶的工藝需求、了解客戶的痛點,然后在機械結構上、自動化上找到應用的方法,再到客戶的工廠進行測試,才能夠形成一套完整的設備。”
他們先后開發出數據采集系統、異常呼叫系統、節拍自動流水線系統(單件流導入系統)、后拉式物料傳送系統等一系列協助工廠發現問題的產品或工具。他率先將節拍傳送系統的相關理念與技術在終端用戶領域大范圍推廣,瓊派瑞特公司由此在市場上聲名鵲起,成為業內知名品牌,受到下游用戶的認可和歡迎。
短短幾年間,瓊派瑞特在劉航東的帶領下,從最初年產值200多萬元發展到近8000萬元,企業發展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劉航東也逐步完成了從商人到匠人的艱難蛻變。
敢為人先,開創全自動“四邊縫”
2011年,時年35歲的劉航東在CISMA展會上遇到了一位生產洗碗布的無錫老板,得知這一工種因面料毛灰大導致縫制崗位招工難的困擾,從業多年的經驗讓他敏銳地看到了“機器換人”的強大需求,認真思考如何破解這一困擾行業多年的難題,改變幾十年來這種一人一機的縫制狀態,并最終在“自動化”方向上找到突破口。
2011年底,劉航東成立了“蘇州巨康縫制機器人有限公司”,專業開展自動化設備的研發及改裝,協助下游服裝企業實現“去人工化”。他帶領公司研發人員,憑著一股鍥而不舍的闖勁,累計投入3000萬元重金研發,經過上百個不眠之夜和數百次的實驗,終于在2012年研制成功了洗碗布自動縫制系統,上料、鎖雙邊、對邊、四邊卷邊縫制、剪線、定長切邊、翻折、自動送標、收料等流程一次性完成,突破了手工單邊縫限制,實現了裁、縫一體化。成品尺寸精準,規格統一,極大地節省了人工,生產效率提高20倍,填補了洗碗布自動縫制的市場空白,劉航東成為國內“四邊縫”自動體系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隨后,劉航東廣納賢能,開展院校合作,成立服裝工藝發展研究中心、全自動四邊縫研發中心,將“四邊縫”理念拓展到更多家紡領域,如毛巾、床單、毛毯、枕套、被芯、被套、窗簾、浴簾、旗幟、腹部墊等,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全自動“四邊縫”縫制設備,以及PDP自動無人運輸系統、毛毯智能流水線、物聯網輸送系統、SPV縫制數據采集系統等產品相繼推出,成功填補國內空白,公司銷售數億元。
榮譽滿載
2017年,TPET高效毛巾機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全自動縫制手術巾生產機獲江蘇省首臺(套)重大裝備產品及關鍵零部件認定。2019年,榮獲蘇州市全自動四邊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稱號。
至此,劉航東率TPET成功完成了從商貿向智能制造、從傳統經銷商向縫制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型升級。
產業報國,大義當前見擔當
2020年初,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過年企業放假使口罩等醫用物資極度短缺。2月4日,劉航東與企業高層共同決定,全盤調整生產計劃,全面投入轉產口罩自動化設備。決策當天,劉航東就與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進行了對接。劉航東帶領技術團隊全面解析各項設備參數,與公司全體員工共同奮戰在生產一線達數十個晝夜,累計設計開發一千多個加工零件、三個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三個電控系統……
4月中旬,TPET全力以赴完成口罩機制造,為交付客戶順利投產。據統計,投產后至少能實現口罩日均2500萬片的增產,可提升全國口罩日產能10%以上,極大地保障了民生日常所需的供應。
面對提著現金高價購買全自動口罩機現貨的情況,劉航東說:“市場再瘋狂,我們也要守住良心。”TPET整套設備30余萬元的售價,遠遠低于當時上百萬元的搶購價,僅維持微利狀態。轉產口罩自動化設備,集結各方資源投入生產,攻克從無到有的技術難題,選擇頂尖零部件保障設備品質,強制要求用戶參與調試,堅守微利運營,秉持誠信擔當,每一步都是劉航東的格局和責任體現。
融合創新,數字縫制先行者
智能設備就像一個個“硬件孤島”,要打造智能工廠,還需要數據串聯。
劉航東深知其中的關鍵,2016年以來著手工業互聯,在細分領域尋求新的增長點、新的突破點,通過把訂單、機臺、人員數據互聯,進行橫向縱向的分析及計件、效率分析,探索“設備+云平臺+數據整合”成套解決方案,打造“家紡行業的滴滴”。
目前,該平臺有六大模塊組成,已完成供、需兩方APP的建設,在MES基礎上,一網兩端分別對應發單企業和中小生產企業,針對織、染、縫、包四個領域進行產能的交換,抓取作業工廠不滿負荷的時間,實現訂單的分工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