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臂上下翻飛,將一卷卷化纖絲送上流水線;數百米的機械整齊地排列兩側,工作人員只需簡單操作按鈕……車間內到處散發著智能化的氣息。
7月27日,位于馬鞍街道的紹興柯橋恒鳴化纖有限公司投資60.5億元、年產60萬噸功能性纖維的智能生產線項目部分正式投產。該項目由年產30萬噸FDY纖維和年產30萬噸POY纖維組成,其中27日投產的是年產30萬噸FDY纖維。該項目投產后,不僅可為公司減少人工,還能進一步提升效率,提高產品品質,助力公司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公司副總經理曹雪桉介紹道:“除了30萬噸FDY纖維的產能,我們還有年產30萬噸POY纖維的生產線項目在推進,估計將于10月份投產,整個項目可以實現年產60萬噸功能性纖維。”未來隨著該項目全部投產,及前期已投產的80萬噸年產能,整個公司年產能將達140萬噸。
恒鳴動作的背后:當年曾引市場關注,如今聚酯大佬撐腰
記者注意到,早在2019年8月,恒逸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恒逸石化曾在一份公告中披露,紹興恒鳴的主要股東包括杭州信恒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51%;寧波禾元控股有限公司持股17%;寧波淇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16%;施暢持股16%。
一篇恒鳴化纖的招聘資料介紹稱“本公司前身紹興遠東化纖集團有限公司,因前公司破產被紹興柯橋法院拍賣,于2018年3月被我公司競拍收購。” 公開資料顯示,遠東化纖集團為國內大型化纖企業,此前破產案一度引發關注。
2018年12月,當地媒體曾報道,今年2月23日,恒鳴化纖通過司法拍賣成功競得遠東集團部分資產,馬鞍鎮相關負責人當即成立遠東集團司法處置應急領導小組,經過4個多月的努力,6月27日—29日,原遠東集團的2007名職工處置工作依法平穩有序完成,其中1600余名職工被恒鳴化纖接收。
2018年7月,恒逸石化發布公告,控股股東恒逸集團作為有限合伙人參與的并購基金杭州信恒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項目公司恒鳴化纖,恒鳴化纖通過網絡競拍,以成交價16.19億元競得紹興濱海石化集團有限公司、浙江遠東化纖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浙江遠東新聚酯有限公司的相關資產。
工商資料顯示,紹興恒鳴的股東杭州信恒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背后股東包括: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恒逸集團有限公司、寧波博融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信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恒逸集團介入之后,恒鳴化纖與恒逸石化發生業務往來。
恒逸石化表示,恒逸石化對恒鳴化纖擁有優先購買權,將有助于恒逸石化成功收購優質項目或資產。若未來恒鳴化纖在具備被收購條件后,恒逸石化對其完成收購將進一步壯大公司實力,優化產業布局,增強恒逸石化的盈利能力,為股東持續創造價值。
恒鳴化纖年產140萬噸功能性纖維智能生產線建設項目是恒逸進一步做強做大產業的重大戰略項目。恒逸石化也曾在公告中稱,恒鳴化纖成功競拍的相關資產用于經營化纖原料的生產、加工和銷售業務,并委托公司自身或指定公司對其生產經營活動提供管理、咨詢服務,為公司提供了中長期的業務拓展機會。
自2017年以來,恒逸集團更是搶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機遇,積極借助資本力量,通過多次收購兼并,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實現了數百萬噸聚酯產能的大規模擴張。
“現在我們的一個個化纖廠,相當于上游PTA、PX的一個個加油站,它可能不是一個很豐厚利潤的產品,但它是一個保障上游競爭力的通道,一個現金流平臺。”恒逸集團董事長邱建林在接受《上海證券報》和《證券日報》聯合專訪時曾這樣表示。
根據2021-2025年恒逸集團“六五”規劃繪就的發展藍圖,將堅持以石化產業為核心,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和創新發展,按照“總部+科研+基地”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積極打造1個平臺、2個中心、6大基地,更好地實現“上下游協同、境內外聯動、軟硬件配套”,成為國際一流的石化-化纖綜合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