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18日,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江蘇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以及蘇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工控中國大會暨工業軟件產業鏈供需對接會在蘇州隆重召開。
大會舉行了首屆工控中國大會暨工業軟件產業鏈供需對接會啟動和集中簽約儀式,會上,藍卓工業互聯網(蘇州)有限公司與蘇州寶麗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約,雙方將共同建設基于supOS的集團級智能工廠,打造化纖材料行業新標桿。
該項目的啟動交流大會此前在寶麗迪召開。蘇州寶麗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毅明、副總經理蔣志勇,藍卓副總裁趙偉、藍卓工業互聯網(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力童、藍卓工程運維總監朱國良等出席會議,對項目的實施建設做了充分溝通與深入交流。
蘇州寶麗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麗迪”)創辦于1995年5月,公司專注于化學纖維原液著色和功能改性的核心原材料——纖維母粒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并為客戶提供產品應用的技術支持。
2020年,寶麗迪成為注冊制下蘇州相城區首家創業板上市企業,也是創業板纖維母粒行業第一股,迎來了企業的高光時刻。
以創新應對不確定性和挑戰
從最初只有幾個工人、一間廠房,到如今成為纖維母粒行業連年銷量第一的上市公司,寶麗迪董事長徐毅明帶領著這家年輕的公司走出了一條不尋常的創新之路。
在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寶麗迪不斷引入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對現有的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比起行業連年銷量第一的數據,寶麗迪更看重的是產品的高質量與穩定性。
談到企業的轉型升級訴求時,寶麗迪副總經理蔣志勇表示,在自動化產線還沒引入之前,客戶反映我們做的顏色不對,那一定是中間環節出了問題,但如何溯源,這是非常棘手的事,到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我們想要做的不僅是問題可追溯,還能可預判。
目前,寶麗迪實施的MES系統,財務ERP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生產流程的信息化及財務管理的信息化,但企業生產設備的型號復雜,很多關鍵數據的采集并不完善,關鍵的工藝還是依賴老師傅的經驗,即便是同樣的原料和設備做出的產品也有細微的差別。
如何在這么多變量中尋求質的提升和穩定?徐毅明表示,“人一定是有變量的,可能手一抖就出錯了,只有數字是穩定的,今后的生產應當就是數字化的生產,數字的穩定就是產品質量的穩定。”
基于supOS平臺打造寶麗迪智能工廠
對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龐大、漫長且艱巨的過程,徐毅明接觸了不少數字化服務廠商,但始終沒有下定決心,直至藍卓創始人褚健及團隊實地走訪調研企業后,他很快做了決定。“在對工業的執著與務實這一點上,寶麗迪和中控是非常相似的。藍卓脫胎于中控,沉淀了20多年的行業知識和實踐經驗,我對藍卓平臺選擇非常堅定,而且充滿信心。”
正是懷揣同樣的工業情懷和工業基因,寶麗迪堅定地選擇了藍卓supOS工業操作系統。徐毅明形象地將它比喻為工廠的“大腦”:大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大腦,工廠所有的設備、數據等等就像不協調的四肢,都各自為營,對于人力成本、生產成本都有很大的浪費。
基于supOS平臺,藍卓將為寶麗迪進行全面的數字化集團的頂層規劃,項目分三階段實施,以點、線、面、體的發展路徑,建設集團統一的數字化轉型底座,完全打通集團內所有信息化異構系統,通過單體設備智能化數據采集到協同運營、高效聯動、最后將方案模型化、知識自動化,從而逐步實現數字車間到透明工廠到智能工廠的轉型升級。
徐毅明對未來5-10年的寶麗迪智能工廠有著美好的憧憬:我希望在技術上可以做到無人化生產,工人只需要做簡單的操作就可以,比如有這樣一款APP,客戶下一個訂單,所有生產的全流程,包括投料、排產、檢驗等等都可以在APP上清晰可見,客戶還可以在APP進行產品的個性化定制,同時企業也可以通過APP對生產過程進行管控與追溯。
在蘇州市相城區北橋解道創新路南邊,蘇州寶麗迪新建的研發廠區拔地而起,借力藍卓supOS工業操作系統,寶麗迪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將大步邁進,這里也將成為世界一流水平的化纖母粒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