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絲麗雅集團有限公司,全球生物基纖維制造龍頭之一,四川紡織行業效益冠軍。
從瀕臨破產變為行業領軍,年營收從1億元到300億元,一部絲麗雅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奮斗史。
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而誕生的絲麗雅集團,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敢為人先開天地,到九十年代困境中百折不撓,新世紀初的大志圖強爭百億,再到如今的高位求進謀發展,一路走來,披荊斬棘,篳路藍縷。
“作為地方國企,絲麗雅維系著成千上萬家庭的就業和生計,如果不是黨的堅強領導,20多年前就破產清算倒閉了,也就不會有后面的改革創新、大智圖強和高位求進的奮斗了。”回望這些年的不易,絲麗雅有關負責人感慨萬千。
改革創新 倒數第一變行業領軍
宜賓化學纖維廠,絲麗雅集團前身,于1980年立項,1984年籌建,1987年投產。1987年底,宜賓化纖廠年產2000噸粘膠人造長絲工程結束基建,一次性投料成功,隨即轉入了試生產階段。
然而,隨著試生產的逐步深入和市場形勢的變化,各種主客觀的矛盾和問題不斷暴露,企業生產經營逐步陷入了困境。
至1997年,宜賓化纖廠在全國同行業中“不幸”拿到了多個“倒數第一”——產量只有區區2000多噸,總資產只有2億多元,公司負債率高達96%。
也正是這一年,公司新的領導班子提出了“學吉化,重科學,嚴管理,增效益”的思想,從體制創新、管理創新入手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公司逐步加強、加快科技創新的步伐,推進“四改五”“五改七” 等技改擴建工程,持續引進并消化國際先進的管理思想,建立U8物資管理系統、OA辦公信息化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管理體系,實施“立體化市場戰略”“產業鏈發展戰略” 等管理工程……
“開始,絲麗雅學習別人創新;后來,我們可以自己創新;再后來,我們還可以跨領域創新。”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公司已擁有100余項國際領先技術、200余項國內領先技術和100余項自主知識產權,是行業20多項高新技術群及產品標準的提出者和創建者。
特別是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中國專利金獎”的“一錠多絲”技術,向同行業10多家企業授權使用,推動了行業增長方式由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大幅提升了中國粘膠長絲行業生產能力,顯著降低了國內同行業產品成本,大大增強了國內同行業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2011年,絲麗雅工業總產值和銷售收入雙雙突破100億。
大智圖強 創新驅動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
邁上百億臺階的絲麗雅,進入創新驅動企業高速發展的時代。
2012年,絲麗雅生物基纖維制造規模化優勢與高端自動化智能制造設備結合,逐步實現傳統產業創新發展和產業鏈延伸,逐步形成集纖維制造、地產開發、能源化工、酒類釀造、投資貿易等為一體的產業集群,形成了體系內“各公司聯動合作,主導產業迅猛發展,多元產業迅速崛起”的良好態勢。
公司以“變革有為、開放創新、大智圖強”戰略方針為指引,以改革創新為源動力,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地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優化產業布局和資源配置,以改革引領轉型升級,以創新驅動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行業龍頭、區域骨干企業的技術引領和戰略支柱作用,主動作為、引領帶動。截至2020年底,絲麗雅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09億元,位列全省制造業企業100強第12名,全省企業100強第31名。進出口貿易連續多年穩居宜賓市第一,全省前列。
高位求進 奮力書寫“十四五”500億發展新篇章
回顧崢嶸歲月,絲麗雅成功實現從“零”開始,用30年時間完成從1億元到300億元的巨大跨越;展望創新未來,公司穩步踏上“雙500億”目標偉大征程。
當前,絲麗雅正圍繞“一帶一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雙輪驅動”“宜賓千億級紡織產業集群建設”“宜賓打造世界消費品工業重鎮建設”等倡議及戰略部署,深入實施“一基二元”戰略,力爭用2至3年時間打造出西部地區最大的衛生材料產業以及全國同行業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培育發展生物基材料和醫療衛生材料2個“百億級”工業產業集群,進入中國企業500強。
“十四五”大幕開啟,絲麗雅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將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忍不拔的毅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乘著宜賓加快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和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的大好浪潮,奮力書寫“十四五”500億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