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影響,大多數印染企業面臨無法如期開工或復工人員不足的情況,數字化技術的作用被激發和顯現出來。數碼噴墨印花的“小批量、個性化、快速反應”生產模式有助于緩解疫情期間人員短缺帶來的復工復產問題。疫情提升了傳統印花企業數字化生產意識,加快促進印染行業數字化轉型,為數碼印花產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在中國制造2025的推動下,浙江、江蘇、廣東和山東等紡織大省大力推進紡織服裝行業智能化生產。加之,今年兩會代表提出了《關于推進解決數字印刷設備噴墨打印頭國產化問題》的議案,噴墨打印頭國產化的問題有望列入國家“十四五”科研攻關和技改專項。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將會極大推動數碼印花技術的普及。
數碼噴墨印花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017年以來,歐洲數碼噴墨印花產量占其印花布總產量的比重呈逐年增長趨勢,目前占比達80%以上。我國數碼噴墨印花產量由2017年11億米增至2019年19億米,占比由7%提升至11%,我國數碼噴墨印花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紡織品數碼噴墨印花市場需求帶動了數碼噴墨印花設備的增長,我國各種型號的數碼印花設備保有量由2017年約25000臺增至2019年約29100臺,其中直噴設備由約2000臺增至約3100臺,該類設備速度快、精度高、技術復雜,屬于中高端類型,以國產設備為主;其余為數碼轉印類設備,數碼轉印類設備保有量大,但主要為低速機,具有產品迭代的需求。
隨著數碼印花設備技術進步、生產效率提升,以及墨水國產替代后的價格下降,使得我國數碼噴墨印花成本不斷下降,加工費降低,相比傳統印花越發顯示出競爭力。
隨著數碼噴墨印花市場進一步拓展,紡織品數碼噴墨印花產品的應優勢不斷顯現,數碼噴墨印花產業將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