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紗伸長率是反映粗紗質量的一個綜合指標,對粗紗質量影響很大,因此必須進行控制。通過對粗紗機張力參數進行優化,對卷繞工藝參數進行了調整。調整后有效控制了粗紗伸長及大、小紗的伸長差異率,提高了粗紗的條干和質量不勻率,降低了粗紗斷頭。粗紗在卷繞過程中會產生張力,如果粗紗捻度小,受張力后容易產生意外牽伸。同時在卷繞過程中若張力不均勻,對粗紗的條干、重不勻及斷頭率等都有較大影響。而粗紗伸長率是間接反映粗紗張力大小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定期測試粗紗伸長率可以及時了解粗紗張力變化的趨勢,調整意外伸長,對保持生產穩定和提高成紗質量非常重要。"
01
粗紗伸長對產品的影響
粗紗機臺與臺之間或一落紗內小、中、大紗間的伸長率差異過大,影響細紗質量不勻率;粗紗伸長率過大易使粗紗條干惡化;粗紗伸長率過大或過小都會增加粗紗機的斷頭率。
在卷繞過程中,從前羅拉至筒管這段粗紗除錠翼對其托持和摩擦外,基本處于自由狀態,當粗紗卷繞速度與前羅拉輸出速度配合不當時,會造成局部或整體落紗伸長過大,從而影響粗紗的均勻度或質量偏差。為保證粗紗質量,必須控制粗紗的伸長率。
02
粗紗伸長的檢測控制及要求
目前,大多數粗紗機對小、中、大紗張力采用機械方法或電子方法進行檢測和控制,本公司現用粗紗機為天津宏大的JwF1415型和青島環球的FA491型,實際上它們屬同一種系列,取消了成形、上下錐輪、錐輪控制和計長表等機械結構,其相應功能由計算機來完成。新型粗紗機的伸長檢測控制手段更簡捷、先進、準確。一般粗紗伸長測試方法為測長法。新型粗紗機計算機系統中有專門的控制模塊測粗紗伸長,使用比較方便,提高了試驗效率。
用測長法逐臺測平均粗紗伸長率,本公司精梳品種要求為1%~2%。前后排間、大小紗間的伸長率差異要求不大于1%,月粗紗伸長合格率80%,伸長差異合格率達90%,超過范圍應予以調整。
03
粗紗伸長率的控制方法
原精梳品種的粗紗質量情況為:粗紗伸長率2.33%。伸長合格率34%,伸長差異率1.2%,伸長差異合格率64%,粗紗條干3.84%,粗紗內不勻率1.0%,粗紗斷頭1.5根/百錠。
由于粗紗各項指標和細紗成紗的質量變異波動較大,對每月數據統計分析發現,粗紗伸長指標一直不好,伸長率和差異合格率都超出標準范圍,因此著手控制粗紗伸長,進而控制意外牽伸,先對10#和11#兩臺粗紗機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10#粗紗機前后排大小紗差異不大,但伸長率平均數均在控制范圍外,而11#粗紗機表現為大小紗差異較大。接下來對伸長進行調整和控制,新型粗紗機與傳統的粗紗機調整方法不盡相同,但原理一樣。以JWF1415型為例,粗紗機張力控制參數為:牽伸系數、每層厚度、筒管直徑等。
牽伸系數p影響全紗張力,若張力緊p減小;若張力松p增加。每層厚度影響大紗張力,若張力緊,每層厚度增大;若張力松,每層厚度減小。筒管直徑影響小紗張力,若張力緊,筒管直徑增大;若張力松,筒管直徑減小。
先檢查該品種兩臺車的軸向卷繞密度,檢查方法是,在小紗時,要求相鄰紗圈間有小于0.5 mm的縫隙,用肉眼看,在繞第一層時能隱約看到筒管表面,當確定好卷繞部分的齒輪后,開始調整大中小紗的伸長,車上原有參數如下:牽伸系數p均為1.02;10#每層厚度為0.421 mm,筒管直徑為44.05 mm;11#每層厚度為0.428 mm,筒管直徑為44.16 mm。
結合各機臺大、小紗的伸長及差異率,進行多次張力參數優化試驗,認為如下配置對粗紗質量較好,調整后的卷繞工藝參數為:10#與11#牽伸系數p均為1.017,每層厚度均為0.428 mm,筒管直徑均為44.34 mm。于是,對該品種卷繞工藝參數進行調整,控制了粗紗伸長率,提高了粗紗質量調整后10#與11#粗紗機伸長率,見表2。
調整后月粗紗質量指標為:粗紗伸長率1.81%,伸長合格率90%,伸長差異率0.7%,伸長差異合格率100%,粗紗條干3.54%,粗紗內不勻0.7%,粗紗斷頭率0.8根/百錠·h。試驗結果表明,通過對卷繞部分工藝參數的優化,有效控制了粗紗伸長及大、小紗的伸長差異率,提高了粗紗的條干和質量不勻率,同時降低了粗紗斷頭,提高了生產效率。
04
結語
(1)同品種、同機型粗紗機的卷繞部分工藝參數設定要一致,一般粗紗伸長調好后基本不變。
(2)車間相對濕度改變較大、改變品種(纖維種類或長度改變較大)、新機試紡或測試伸長與目標差異較大時,都必須對粗紗伸長進行調整。
(3)調整粗紗伸長時,先調整軸向卷繞密度,再調整小紗伸長率,最后調整中紗和大紗伸長率,但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卷繞工藝參數,配合優化試驗,以數據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