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淘CEO畢勝(騰訊科技配圖)
鞋類B2C網站樂淘已在行業沉寂許久。日前一則傳聞讓消失已久樂淘再次出現在業界視野,稱樂淘將被出售,樂淘CEO畢勝已帶領原樂淘團隊出來創業。
坊間傳聞稱,收購樂淘的是前樂淘員工——原主管運營的副總裁,微信朋友圈更有段子稱,“一家公司要倒閉,美女舍不得離開同事們,舍不得離開公司,就讓她爸把公司收了。”
作為曾經垂直B2C領域的領頭企業,樂淘從高峰到低谷的命運讓人感嘆不已,這則樂淘命運走向的傳聞更牽動業界神經。不過,畢勝接受騰訊科技連線時表示,這些都是娛樂八卦。
畢勝日前在國外休假,但他向騰訊科技證實一些樂淘近況,稱樂淘總部在北京,依然在正常運營,自己還擔任樂淘CEO,只是已不想再面對媒體,外界一些傳聞很無聊。
畢勝也并不掩飾樂淘可能尋求出售,稱相關事宜在進展之中。如果外界關于樂淘出售傳聞是真,在垂直B2C企業普遍遭遇困境的今天,出售本身也是一件好事。
畢勝還稱,在樂淘之外自己早有投資項目,一直是兩者兼顧,但他拒絕透露精力分配情況,僅稱樂淘還在尋求新方向。
實際上,樂淘的命運只是無數垂直B2C命運的縮影。在PC互聯網紅利消失,天貓京東等大型B2C崛起背景下,當當、凡客這些電商網站均很艱難,更小的垂直B2C或是消亡或是被并購,紅孩子已消失,好樂買也已不復當年輝煌。很多B2C網站已成為匆匆過客。
命運如同過山車 曾因“騙局論”受爭議
相比如今陷入出售傳聞,當初樂淘可謂風光一時,與另一鞋類企業好樂買爭相獲得融資。樂淘曾在2010年到2011年獲得多輪投資,引入美國老虎基金、聯創策源等。
但在2011年底樂淘形勢急轉直下。電商大肆虧錢現狀引發畢勝一番慷慨陳詞,直言電商是騙局,聽到電子商務四個字就惡心,所有電商公司都在手底下割肉,臉上微笑著歡迎用戶。
畢勝以2011年和2008年金融危機時相對比,稱2008年危機是皮球拍在水泥地上快速彈起來,2011年則是皮球拍在沼澤地上彈不起來。這番言論引發電商行業巨大反響。
畢勝的“騙局論”不但打擊員工士氣,也成電商圈中的“公敵”。樂淘網副總裁陳虎看到演講怒了,罵畢勝“他媽的你不告訴我,就在外面惹出這么大的事來!對員工我怎么說啊?!”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一個電商老板喝了酒,在微博上私信他,在私信中對畢勝破口大罵,說他毀了整個電商行業、也毀了他們公司,有的員工看了這演講,立馬辭職不干。
畢勝此番“電商是騙局”言論的背景是,電商企業普遍嚴重虧損,當年以樂淘為例,物流費占樂淘毛利率1%,營業成本占到毛利8%,退貨成本占到2%,包裝成本占1%。更大的成本是廣告費太高,廣告的大幅漲價使得電商生意成了一個巨大紅海。
在電商企業瘋狂燒錢的年代,樂淘獲得的融資很快燒完,流量獲取成本卻大幅增加,不得不放棄平臺策略,轉型鞋類品牌,但也很快遭遇轉型陣痛。
高峰時期,樂淘在北京王府井商業圈的繁華地帶,租下澳門中心兩層辦公樓,人數超過400人。而短短一年時間過后,樂淘北京公司現在的規模從400人急劇降至40多人,其位于杭州的團隊也從近20人縮編至不足10人。
2013年樂淘進一步遭遇重創,副總裁陳虎、運營副總裁李振廣相繼離職、CTO李勇無心戀戰。陳虎、李勇是樂淘初創員工,也是公司股東,離職對樂淘影響巨大。其中,陳虎是淘寶早期員工,跟隨畢勝創業幾年,最終出局,而淘寶卻做大,挫敗讓陳虎已不愿談及當年往事。
2013年10月,樂淘因一系列負面傳聞重新進入到業界的視線。先是樂淘官網無法正常訪問,外界傳言其正面臨倒閉危機。此后,食品網上超市沱沱工社總經理杜近期在微博透露,樂淘原業務將停止運營,新的發展方向已確定,產品也基本研發結束,并可能有新的資金進入。
據騰訊科技當時從各方了解到,樂淘新發展方向是“定制平臺”。樂淘此前確定的自有品牌之路已經難以為繼,也意味著樂淘5年3次轉型均遭遇失敗。
曾“年少輕狂” 畢勝坦言當初太“激進”
樂淘曾有一手好牌,卻痛失棋局。前樂淘人士曾向騰訊科技透露,當初淘寶商城(天貓前身)剛開始邀請B2C企業入駐時,淘寶副總裁率隊拜訪樂淘與畢勝洽談,淘寶開出優惠條件,只要樂淘入駐就給100萬元的廣告資源推廣,前提條件是,樂淘使用支付寶進行結算。
只是當時的樂淘勢頭正猛,畢勝態度相對傲慢,聲稱要樂淘入駐也可以,支付寶結算頁面要跳轉至樂淘。這一條件讓淘寶無法接受,談判最終破裂。
待到樂淘轉型全面做天貓時,時機已晚,天貓不再給樂淘當初要求其入駐廣告資源推廣支持,樂淘還需支付一筆不菲的入駐開店費。而樂淘一口氣開了10多個天貓店,交付上百萬元。
從平臺向品牌轉型時,作為轉型的標志,樂淘一口氣推出Chance Chance(恰恰)、Lavis Lavie(樂薇)、Imosii(茉希)、MANWILL(邁威),C+(斯伽)五個自有品牌。
但這一轉型舉動不被外界看好。一是鞋類品牌相對集中,傳統品牌更強勢,僅百麗就占據線下20%多市場份額,人們對鞋品牌的認知度比服裝還要深。二是鞋的舒適度更難把控,楦型、尺碼要求高。且對傳統背景有更高的要求,買手、生產、供應鏈能力缺一不可。
淘鞋網原副總經理林成業曾指出,做一個品牌已非常不易,同時做五個品牌是異想天開,與其能源、能力、人員配備不符。百麗雖然有很多個品牌,但是通過二十年不斷的摸索、整合、收購,才做到今天的規模。火力分散到太多的點,很難聚焦把一個品牌做成。
林成業認為,當初憤怒的小鳥鞋的成功,一方面是基于該款游戲的火爆,時勢造英雄;另一方面即是基于當時樂淘大量的廣告推廣,平臺流量的價值。此外,憤怒的小鳥是互聯網概念,與樂淘互聯網的基因也比較契合。現在,缺少載體支撐、品牌支撐,女鞋比帆布鞋更復雜。
一位前樂淘中層對騰訊科技表示,樂淘曾想借天貓雙11扳回一局,配備了數千萬的貨源,但現實卻相當殘酷,僅銷售出數百萬的貨品。這批貨款積壓成了壓垮樂淘的最后一根稻草。
過去的幾年,樂淘一直在困境中左突右沖,不過,對于畢勝來說,一切并非全是壞事,畢勝在反思,后悔當初沖得太猛,并認識到電商本質還是零售,是賣貨,做起來不容易。相比過去的狂妄,畢勝也變得務實很多,性格方面也發生很大變化,變得柔和,開始與人做朋友。
樂淘的遭遇并非僅僅是自身原因造成,更重要的是整個電商大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一位電商人士曾指出,樂淘在營銷方面做得相當不錯,包括跟《憤怒的小鳥》、《水果忍者》合作都很成功,可惜資本市場變化太快,沒有給樂淘足夠的時間,樂淘的命運讓人感到可惜。
樂淘曾經的對手好樂買如今日子也不好過。今年初,好樂買北京運營中心大部分員工在被補償3個月薪資后辭退,僅留下數人處理售后業務。此前好樂買已多輪裁員。
據一位鞋類電商人士透露,好樂買也已多次傳出出售傳聞。在好樂買撤掉北京運營中心后,其全國僅有一個倉庫發貨,必然在配送方面受到影響。沒有后續資金的情況下,好樂買的首頁已發生改版,首頁SKU大幅減少,對導航等投入基本陷入停滯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