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報道
在快的打車打出“永比同行多一元”的口號后,嘀嘀打車也在今日推出了對應的新對策,將補貼額度調高到12-20元之間。
可以預期,在嘀嘀的政策出臺后,快的也在考慮新的“反制”措施。騰訊科技從嘀嘀處了解,他們也在考慮新的預案。
更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是,此次嘀嘀補貼政策改變的同時,側重了和除微信外騰訊其他部門,如游戲部門的合作,使用微信支付10次的嘀嘀用戶,可獲得“打飛機”模型一架。
一個明確的信號顯示,從去年開始的這場補貼大戰,接下來的回合較量不再是簡單的資金補貼戰,而是要升級為騰訊、阿里支持的資源大戰。
嘀嘀的內部人士向騰訊科技透露,他們的各個部門正在騰訊的相關部門接觸,看是否有可以銜接的資源可以用來做嘀嘀打車的補貼。
快的的工作人員表示,剛看到嘀嘀的政策,還需要開會討論。“畢竟昨天剛宣布新補貼政策,今天剛剛啟動。”
補貼短時間內不停
在過去幾天里,嘀嘀和快的的政策交替變換。2月10日,嘀嘀宣布將補貼減半成5元,快的打車2月11日公布了新的政策。乘客端的獎勵保持不變,每單10元, 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這四個城市,司機端的獎勵由原來的15元/單變為10元/單。除上述四個城市外,司機收車費獎勵由15元/單變為5元/單。
在嘀嘀降低補貼后,有司機師傅稱:“補貼再不漲就沒人陪他玩了。”嘀嘀沒有披露相關的數據信息,但隨后在2月17日重新上調補貼為10元。快的則隨即在同一天下午將補貼上調到11元,打出“永比同行多一元”的口號。
在業內以為補貼進入倒計時之時,雙方都沒有停止補貼的意向。快的COO趙冬表示,“沒有日期,看市場需要。”問嘀嘀一方,嘀嘀的一位工作人員說,“什么時候停要看騰訊的計劃。”
短時間看不出用戶明顯提升
“這幾天的政策眼花繚亂,雙方都在加碼,短期看不出用戶數據提升的狀況,倒是春節前后發現補貼對用戶提升很有幫助。”快的的上述工作人員說。
在春節過后,打車軟件交出了各自的成績單,為期一月的活動中,1月10日至2月9日,嘀嘀打車中平均日微信支付訂單數為70萬單,總微信支付訂單約為 2100萬單,補貼總額達4億元。活動期間,嘀嘀打車用戶突破4000萬,較活動前增長了一倍;日均訂單為183萬單,2月7日節后第一天達到峰值262 萬單,微信支付訂單峰值過200萬單。
到2月10日,快的發布的數據顯示,日均訂單量已達128萬,單日最高訂單量突破162萬,其中使用支付寶錢包付車費的日訂單數最高突破60萬。
資源消耗戰開始
從業內的普遍分析來看,騰訊和阿里之所以重金投入打車軟件,主要是為獲取移動支付的用戶。前者基于微信支付,后者基于支付寶。
一位投資人對騰訊科技分析:“移動支付的用戶培養是個長期的過程。騰訊應該還會找出其他花招來培養用戶的行為和習慣。”
如前述所說,嘀嘀各個部門正在騰訊的相關部門接觸,看是否有可以銜接的資源可以用來做嘀嘀打車的補貼。首批上的是騰訊微信游戲打飛機的模型,嘀嘀預計接下來的一周送出100萬架,這意味著每位獲得飛機模型的用戶要至少使用10次微信支付,這就是1000萬次微信支付。
快的目前沒有透露用此種方式繼續獲取用戶的信號,不過上述人士表示,他們也和支付寶、手機淘寶、高德等部門或公司接觸,在渠道上形成多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