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斯凱奇在中國市場惹上了官司。因認為斯凱奇在中國的運營方斯凱奇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廣州市斯凱奇商業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侵害了其發明專利權,中國臺灣制造企業冠德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山東省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實際上,這并非是斯凱奇第一次遭受專利訴訟。近年來,在美國市場,因涉嫌專利侵權,耐克和阿迪達斯接連將斯凱奇告上法庭。盡管目前在中國市場首次遭遇專利訴訟案,并且尚未有最終結果,但無疑會對在剛剛擬定在華擴張戰略的斯凱奇帶來負面的影響。
官司纏身
中國法院網顯示,此次涉及的被侵權專利為“具有層次感發光效果的提花結構及其制作方法”。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顯示,上述專利的申請日期是2006年6月20日,公開(公告)日為2007年12月26日,獲得授權的日期為2009年7月8日。
隨即,斯凱奇中國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了涉案專利無效宣告請求。濟南中院在一審民事裁定書中表示,由于涉案發明專利權的效力處于不穩定狀態,案件的審理必須以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無效宣告請求審查結果為依據,在審查決定作出之前,中止訴訟。
對于上述訴訟的進展和具體內容問題,北京商報記者以郵件采訪斯凱奇中國相關負責人,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回復。
對于斯凱奇涉及的專利侵權專利問題,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師表示,斯凱奇此次只是依靠專利的不穩定而申請了中止訴訟,但國家知識產權局給出結論以后,原告仍然可以繼續起訴斯凱奇。
實際上,近年來斯凱奇在美國市場就與耐克和阿迪達斯的專利訴訟不斷。2014年,匡威就狀告斯凱奇存在批量生產、經銷或銷售山寨版匡威Chuck Taylor經典款運動鞋的行為,以涉嫌中底設計專利侵權。阿迪達斯也以斯凱奇涉嫌抄襲其運動鞋設計概念,故意侵犯其專利設計對斯凱奇予以起訴。而耐克以斯凱奇侵犯其專利設計,四次將斯凱奇告上法庭。
紡織服裝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表示,如此密集的專利訴訟背后,也意味著斯凱奇在產品創新和設計上,的確存在諸多問題,同時,作為競爭對手,斯凱奇的業績和增長也威脅到了阿迪達斯和耐克的地位。
善用營銷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斯凱奇年收入達到了46.4億美元,運營利潤達到8370萬美元,同比增長50.4%。去年凱斯奇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達到141億元,同比增長了36%,增長雖還不及耐克、阿迪達斯及安踏,但也超過了李寧、特步等品牌。
程偉雄認為,斯凱奇瞄準了“安踏李寧以上、耐克阿迪達斯以下”的市場真空地帶,正是這種夾縫營銷,同時配合以舒適度為賣點,吸引了大批消費者。
據了解,斯凱奇的定位偏向中高端,定價多在500-800元之間,其中“熊貓鞋”作為招牌產品,在中國的銷量占到斯凱奇中國總營收的20%以上。在定價上,斯凱奇比起耐克平均要低30%左右。
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從營收規模上看,斯凱奇還不足以與年入數百億美元的耐克、阿迪達斯相抗衡,但它近年來的增長速度確實令兩大運動巨頭都無法小覷,在市占率提升的同時,并不是因為其產品本身的性能很高,而在于該品牌極其善于運用營銷手段。屢屢被耐克和阿迪達斯告上法庭,反而起到了宣傳效果,讓人視為斯凱奇與耐克和阿迪達斯同樣品質的品牌。
值得關注的是,在產品上新方面,2013-2018年是斯凱奇在中國快速發展的五年。從門店數量來看,2015年斯凱奇在中國共有1020家店鋪,而截至2018年底,斯凱奇中國的品牌門店數量已達2600家。每年斯凱奇為各個年齡層的男士、女士和兒童開發設計超過3000種鞋款。
宋清輝表示,由于擴張速度過快,斯凱奇在產品硬件設計上存在一定的問題!盀榱吮WC產品具有一定的設計感,在研發的過程中,斯凱奇可能會‘借鑒’比它高一級的品牌,如耐克、阿迪達斯的設計理念!彼吻遢x說。
品牌化沖擊
對于斯凱奇的頻繁“借鑒”設計,在業內人士看來,這類“借鑒”在鞋服領域很普遍。由于目前我國在產品的外觀、材料、設計等方面還沒有相應的法律,被山寨者想要維權,難度還很大。
宋清輝認為,雖然目前無法判定斯凱奇是否涉嫌了專利侵權,但此類消息如果頻繁出現,勢必會讓消費者對斯凱奇的品牌信任度產生質疑。
對于中國市場來說,斯凱奇的每一步戰略都不容有失。數據顯示,去年斯凱奇全球市場的優異表現,中國市場功不可沒。斯凱奇中國市場零售總額達141億元,同比增長36%,大賣1900多萬雙鞋款。
從整年來看,斯凱奇國際市場實現了兩位數增長,而美國本土市場則實現了個位數增長。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斯凱奇需要以更快的海外增長來抵消本土市場的停滯甚至下滑。尤其是在中國,需要更為激進的策略。
據了解,今年以來,斯凱奇將品牌化、年輕化作為下一步進行品牌傳播的重點。目前斯凱奇擁有黃子韜、唐嫣、吳尊、竇驍、樂華七子NEXT等多位明星偶像代言人,此外,斯凱奇還看中了能引起年輕人共鳴的街舞文化。成立了自己的街舞學院SKECHERS DANCE ACADEMY,在國內多個城市舉行公開授課和比賽等。
程偉雄表示,斯凱奇在中國市場已經進入到了對市場滲透策略大力調整的關鍵期。一直強調“產品會講話”的斯凱奇也應該考慮品牌的獨特性。“中國市場正在成熟,照搬其他國家的模式在中國已經行不通了。新產品還是要講創新,如果一味‘借鑒’,品牌也會受到損傷,一旦想要修復就非常難了!背虃バ壅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