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利泰絲路綠色生態紗線示范項目,車間內踏著電動平衡車的紡織女工來回巡查自動紡紗機,既安靜又有序。
“我們用的是全球最先進的卓郎全流程紡紗設備,每條生產線都配備了德國全自動筒紗包裝系統,還配有世界一流的空調、除塵等設備。紡紗再不是以前的樣子了!”利泰絲路庫爾勒園區第一廠廠長宿欣自豪地說。
這個由河北援疆干部引進的紡織項目,規劃建設6期共600萬紗錠規模及一個綠色染色創新中心,總投資165億元。一期7個工廠于2016年5月全面投產,預計到2020年達產后,年銷售額可實現180億元。
“根據新疆紡織產業發展規劃,庫爾勒鎖定了1000萬錠紡織服裝項目建設目標,將打造新型現代紡織工業城。利泰絲路項目是當仁不讓的領頭羊。”庫爾勒經濟技術開發區干部馬藝軒介紹。
據了解,巴州是新疆的棉花主產區,而服裝紡織是河北省的傳統優勢產業,兩地在該產業上的深度融合將促進兩地共同發展。
2017年以來,河北省產業援疆有10個服裝紡織項目落地,總投資近30億元。其中,由容城縣服裝商會在巴州和靜投資的容和(河北)服裝產業園項目,總投資20億元。目前,第一批入園5家企業,已完成投資5000萬元。項目建成達產后,可新增就業3000人,新增產值10億元,新增利稅1.5億元,成為產業援疆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開展產業援疆,項目是抓手。”河北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長樊成華表示,在產業援疆工作中,河北省援疆干部人才根據新疆實際,突出紡織服裝產業、農產品深加工等重點領域,立足高起點、定位高標準,協調對接具備完整產業鏈的優強企業落戶,助力建立技術領先、銜接配套、上下游一體的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