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德州華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張國杰——紡織設備的“金牌保姆”
巨大的廠房內,機器轟鳴,工人來往巡視腳步匆匆。6月3日,記者來到位于德城區天衢工業園的德州華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見到張國杰時,他正埋頭認真檢修設備。
作為公司清梳車間梳棉工段檢查員的張國杰,15年如一日,扎根生產一線,練就過硬本領,成為公司公認的“金牌設備保姆”,曾獲全國棉紡織行業梳棉技術先鋒能手、中國棉紡織行業“傳承大工匠”稱號,并于今年獲評全市五一勞動獎章。
匠心獨運勤學專注
今年31歲的張國杰是寧津保店人,2004年中專畢業后進入德州華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被分配到了清梳車間,當起了保全工。清梳是紡織的首道工序,利用機器設備對原棉進行混合、除雜、梳理,保全工主要的責任便是維修養護設備。
一臺梳棉機有20多個主要部件,大大小小的零件幾百個,每個部分叫什么有什么作用,師傅講時張國杰默默記在心里。為了加強記憶,他專門準備了一個本子,在上面寫寫畫畫,隨時復習。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張國杰話不多,但是干活實在。不少老員工還記得他練習包針布時的樣子。所謂包針布,其實是將一根8650米長、0.5毫米寬的金屬齒條均勻纏繞在錫林滾軸上,金屬齒條有2毫米高,十分鋒利!败囬g里經常會有幾臺檢修維護的設備,那時候張國杰只要干完活就在機器邊練,手指被劃破了,就貼上創可貼再繼續。”員工李榮明說。
埋頭苦干練就絕活
經過多年磨煉,張國杰的技術越來越純熟,對機器設備了如指掌。一次在車間巡視時,他聽到一臺正在運行的設備發出了異響,便立刻停下腳步,用手感受設備的震顫!笆乔鍧嵼伋鰡栴}了!睘榱俗C明自己的判斷,張國杰拆開設備查看,發現清潔輥的軸承確實出現故障,正在“帶病”工作!皬垏苓@個絕活,百試百靈,大家都很佩服!惫び牙钊鸨蛘f!敖^活談不上,就是對機器熟悉了,就像老中醫摸摸脈聽聽聲音就知道病人哪里不舒服。”張國杰說。
不僅如此,他還可以在7分鐘內將梳棉機滾筒和蓋板之間的間距精準調節到0.2毫米,誤差不超過2公絲!100公絲相當于1毫米,就算是有經驗的‘老保全’,調好至少也得10分鐘,準確度也不如他。”公司設備主管曹愛是棉紡織行業的一名老兵,親眼見過張國杰的操作后,也不禁豎起大拇指。
2017年張國杰代表華源公司出戰全國梳理技能大賽,與96名選手同臺競技,獲得山東賽區第二名的好成績。
直面困難勇挑重擔
張國杰個人技術精湛,分析處理問題能力強,無論是當組長還是升任檢查員后,他都會把寶貴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人,帶出了一支骨干隊伍。
工作中他也是勇挑重擔。2009年,公司建設新廠,引進了30多臺新型梳棉機,領導將安裝任務交給了張國杰。新設備的不少專件與老機器存在不小的差異,張國杰反復查閱資料,不停地實地查看、測量,一有空就追著專家請教,很快制定出簡便可行的方案。開工后,他帶著3名骨干天天泡在車間里加班加點,僅用了2個月就完成了所有設備的安裝,比要求提前了一星期,為順利投產打下堅實基礎。據不完全統計,張國杰在15年的時間里,自行安裝新設備、技改老設備,為公司節約支出112萬元。“今后我會繼續努力,不僅要有實際操作能力,還要豐富與職業有關的理論知識,發揮帶頭作用,不斷創新!睆垏苷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