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紡服的工作人員進行紡織品質量檢測。
作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面向紡織產業集群的示范性公共服務機構,今年以來,蘇州中科紡織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借勢“互聯網+”,大力推動業務“信息化”發展,使紡織檢測也步入“云端”。
盛澤紡織產業相對集中,中小企業對檢測的需求比較旺盛。雖然目前市場行情較差,但企業的品質意識越來越強,以至中科紡服今年各項檢測服務逆市上揚。比如,今年5月26日,國家發布了GB 31701《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作為首個嬰幼兒及兒童服裝的強制性產品標準,將于2016年6月1日實施。消息發布后,許多企業找到中科紡服,要求進行相關標準的檢測。
“為了滿足企業的需求,我們投資120萬元用于引進設備,完善服務。”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檢測中心、蘇州中科紡織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副主任潘大經告訴記者,他們先后購置了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用于紡織品總鉛和總鎘含量的測定。同時,為滿足本地紡企對涂層增塑劑的檢測,公司又購置了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用于紡織品鄰苯二甲酸酯的測定。
除了紡織品質量檢測,公司今年不斷致力于開展紡織品信息資訊、紡織質量標準培訓、品質數據信息化等服務。2015年,平臺持續在“中紡聯檢”微信公眾平臺上發布“技術專題”、“新聞速遞”、“培訓講堂”等資訊約500條。目前,微信公眾平臺關注者已近7000人,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公司還自主開發了“紡織行業質量云服務”平臺,通過與國內外各個服裝品牌合作,推廣品質溯源系統。據悉,該技術通過在成衣或者面料吊牌上增加二維碼的方式,集成品質碼(檢測報告匯總)。消費者只要掃描二維碼,就能獲得該產品的一個或多個質量檢測報告,直觀獲取產品具體的質量信息,這一舉措勢必會帶來紡織質量信息化的革新。
對于公司未來的發展,潘大經告訴記者,公司在年底將進行搬遷擴建。“搬入新址后,我們將投資600萬元,用于空間整合以及設備購置。”潘大經說,他們計劃購置圓軌跡起毛起球儀、電子顯微鏡等一般設備50余套,引進等離子發射光譜、高效液相色譜、馬丁旦爾耐磨及起毛起球儀等最新檢測設備6套,進一步強化平臺的檢測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