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
創新發展助力產業升級
目前,中國輕紡城發展穩定,有完善的市場產業鏈,產品銷售保持繁榮,市場與產業互動發展態勢良好。
市場與產業相互促進發展。中國輕紡 城目前有經營人員5萬余人,經營面料3萬余種,日客流量10余萬人次,市場交易持續興旺,年成交額從1988年的0.76億元躍升到2014年的1240 億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紡織品集散中心。30年的發展,市場不斷擴大,功能從單一的交易向創意、研發、會展等功能拓展,從國內市場向國外市場擴張,推動了 柯橋輕紡產業的轉型發展,形成了從紡織原料到紡織織造、印染、家紡、服裝的完整產業鏈,及“印染+市場”的獨特優勢。
輕紡城市場的發展實現了產業與市場 的互動發展,市場面積從初期的3500平米拓展到現在的365萬平米,紡織產業年銷售已達2300億元,紡織產品占柯橋區工業經濟總量的55%,占全國輕 紡產品總銷售額的三分之一。輕紡城各專業市場作為產業依托的集聚點,產業集群聯動的特征非常明顯,完善的產業鏈也成為柯橋紡織業的主要優勢。
市場產業鏈日趨完善。目前輕紡城已 擁有紡織原料、紡織染料、坯布、輕紡面料及服裝家紡等各類專業市場,市場營業房達25248間,市場注冊經營戶23543家。輕紡市場外向度超過50%; 面料交易量占全球的近30%;國(境)外企業常駐代表機構及商業企業1300余家;國(境)外采購商超過1萬人,常駐5000余人;市場銷售覆蓋世界 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日均成交額達3.03億元。中國柯橋紡織指數面向全球發布,成為紡織產業發展動向的重要指標。
同時,產業層次明顯提升,設備、產 品不斷升級換代,科研、創意呈強勁勢頭。近年來,柯橋區先后建設成F5創意園、科技園、輕紡城創意園等紡織科創園區,目前已有336家紡織創意企業、 2400名設計師落戶,年設計銷售收入已超7億元。一年一度的中國柯橋紡織品博覽會每年的會展成交額更是創新高。現今,一方面,企業生產的紡織品通過各專 業市場所提供的低交易費用的銷售網絡銷售出去,另一方面,各種生產要素和原材料借助輕紡城這一平臺實現充分流通,資源配置效率大為提高。輕紡城的大多數經 營戶認識到,以產業為支撐、以市場為帶動的現代紡織業必然是未來輕紡城乃至柯橋區經濟發展的方向。
“互聯網+輕紡城”的發展模式初露 端倪。互聯網的發展,使輕紡產品的展示、設計、交易等通過網絡就可以進行,網上輕紡城成為輕紡城實體市場的補充。2011年啟動的“網上輕紡城”目前注冊 會員已達201萬個,開通網上商鋪61萬家,網站日訪問量230多萬次,吸引了8萬家紡織企業和經營戶入駐經營,2014年實現在線交易113億元。目 前,在中國輕紡城,已有9成面料商應用互聯網采購交易,在淘寶、天貓等平臺上,柯橋的家紡、窗簾等產品銷量已超過50%。2011年建立的“瓦欄”網上花 型交易平臺,集花型交易、印花加工、坯布供應為一體,已成為國內知名的紡織花型網上交易平臺,集聚了國內外2000多名設計師在線提供設計服務,線上展示 交易花型有20多萬種,叫響了“買花型到柯橋”的口號。前不久,輕紡城30家布商,眾籌興建“布碼頭”,利用“互聯網+紡織”,線上和線下融合,在全球各 地設立精品面料館,做大做強紡織業。
瓶頸
經營理念、創新能力待加強
從發展現狀來看,紡織企業和經營戶有待于重樹發展信心,重獲經營理念,進一步提高創新發展的能力。
宏觀經濟形勢壓力偏大。今年以來, 輕紡城市場宏觀形勢不容樂觀。在國內,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升和價格波動、國內外客戶訂單減少、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等不斷擠壓著紡織生產企業的利潤空間,從 而也影響了輕紡城市場的交易價格和利潤,而且隨著國內二三線城市相繼推出本地輕紡產品交易市場,輕紡市場的競爭壓力加大,一些專業市場營業房租讓一度火爆 的場面不再,并出現經營戶經營虧損、營業房“假開門” 甚至關門現象,市場面臨著重新調整業態、進行“二次招商”的局面;在國際上,歐美國家紡織品貿易的壁壘越來越多,而新興的東南亞國家紡織品勞動力優勢、價 格優勢越來越明顯,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市場對外貿易的發展。輕紡城市場是外向度較高的市場,國際市場上紡織原料和價格波動以及時尚趨勢都會以“蝴蝶效應”反 映到市場群,這也為市場發展帶來更多外在的多元挑戰。
“恨布不成衣”的局面依然難以破 解。從現狀看,輕紡城市場從輕紡原料PT到一根滌絲再到紡織織造、印染整理、成品銷售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但多少年的呼吁,仍未形成一個以服裝 為主體的紡織服裝產業鏈。這其中有創業人才的集聚問題,也有一個輕紡市場傳統經營理念的問題。眾多紡織研究人士都明白“微笑理論”兩個頂端的附加值原理, 但是在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急需創新思維模式,實現質的飛躍。
離現代化專業市場有一定距離。長期 以來輕紡市場形成的現貨、現場、現金交易的“坐商”經營模式,目前仍占據較大比重。同時,低質、低價、仿制、以量取勝的競爭方式將進一步受到嚴峻挑戰,無 品牌、無創新意識的一般經營戶將面臨洗牌,市場份額將日益縮小。目前,輕紡市場上仍以中低檔紡織品為主,占60%以上,高檔面料的比率近年來雖然有一定幅 度提升,但仍難以帶動整體市場的提升發展。
對策
“輕紡城+”理念帶動市場發展
“三次創業”將樹立“輕紡城+”的創新理念,整體提升和帶動市場新業態,打造國際化、時尚化、智慧化的紡織之都。
提高輕紡城創業者“三次創業”的共 識。當下,輕紡城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面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和激烈的市場競爭,輕紡城建設和管理部門有必要通過多種形式和多種渠道深入宣傳“三 次創業”的重要意義。讓市場主體和廣大經營戶深刻認識到,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的經營模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形成市場與產業、市場與城市的 雙向聯動,全面加快升級改造、完善綜合配套、優化管理服務、強化招商隆市、實施品牌戰略、發展電子商務,市場才能繼續保持穩定發展態勢。
正確定位,整合資源,突出市場核心 競爭力。中國輕紡城三次創業的總體目標是著力推進市場智慧提升、產業時尚升級、城市國家化拓展、全方位提升市場、產業、城市的國際影響力、時尚領導力、價 值創造力。因此,應加強相關的戰略研究,可由相關專家、市場經驗豐富的管理者、部分核心經營戶組建成輕紡城發展戰略研究團隊,定期研究輕紡市場的容量、業 態分布、配套建設、品牌營銷、時尚創意、管理服務等方面的課題;要充分整合現有輕紡城管理機構、創意機構、國有及國有控股、參股企業、民營企業以及各大商 會組織等資源力量,進一步提升輕紡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即“輕紡城+”,使輕紡市場更加規模化、品牌化、國際化、多態化、商圈化。以核心競爭力進一步確立全 國紡織品專業市場的標桿領袖地位,使輕紡產業的塊狀優勢更加鞏固,持續提高產品的檔次,重視品質和品牌建設。
推進實體市場升級改造,提升輕紡城 整體形象。實體市場是市場永遠的主體,要加快推進中國輕紡城市場的改造升級,也要注重實體市場與電子商務的共贏發展,打造“智慧輕紡城”。電商模式看上去 和實體經營模式是一對矛盾,但輕紡市場發展到今天,互聯網依托貨源、渠道、信息方面的資源優勢,打破實體市場地域和規模擴張的限制,是勢在必行的一場交易 革命,可以想象未來“互聯網+輕紡城”的模式將會成為紡織品交易的一個新常態,帶動越來越多的紡織服裝企業和經營戶實現電商化。
要支持現有實體市場通過網上輕紡城或其他第三方電商平臺,與外地市場和大型經銷商建立聯系,引導有條件的實體市場利用現有的攤位、倉儲等優勢,逐步向網商配送型市場轉變,打造線上與線下互相支撐、協同發展的現代化專業市場體系。
還要進一步提升經營者的電子商務意 識,加大輕紡市場專業電子商務的培訓力度,鼓勵網上交易,簡化網上交易流程,完善網上配套環節,加強與其他電商的合作,實現由市場提供場地,由網商提供技 術支持,雙方共同招商,線上引流、線下體驗、線上訂單、線下配送,從而實現新的營銷模式。
與此同時,要大力發展“智慧輕紡 城”的建設,推進展示推介、會展推廣、倉儲物流、檢測服務和金融服務等電子運營模式,開展一站式電商服務構建輕紡城“大數據”基礎框架。更要完善電商金融 服務體系建設,借助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方式的普及,大力推廣使用在線支付工具,探索解決互聯網國際對接支付問題,加快形成柯橋本地產業特色的電子商務支付 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