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住行都是大問題,而在那個時代,人們的衣服布料的主要來源就是棉花和羊毛。內蒙古第一毛紡廠生產的產品主要為毛線和長毛絨。毛線是北方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物資。到了冬天需要用毛線紡織衣服和毛毯,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內蒙古第二毛紡織廠則是以精細面料為主的,也就是人們所穿的衣服布料,幾乎都是由第二毛紡織廠生產的,可以說,這兩座工廠解決了人們的穿衣問題。
當初的內蒙古第二毛紡織廠占地大約就有32700平方米,規模之大可以想象。據原內蒙古第二毛紡織廠老廠長介紹:廠子從1961年開始振興發展。從工廠擴建、車間改造到職工幼兒園、食堂等醫院的福利事業的創立。“二毛”已經具備一定規模。當時所生產的14種新產品被國家和自治區評為優質產品。這些產品被遠銷國內外,得到了大家一致認同。從此,內蒙古便有了新的代名字,那就是羊毛,而曾經被農田村莊包圍的諾和木勒大街也有了新的代名詞,那就是“二毛”。
雖然那段歷史已經成為過去,但現在依舊可以在原來的諾和木勒大街看到位于路南一側的大煙囪,這座大煙囪就是當年毛紡織廠留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