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河村曾經是一個特困村,村級集體經濟薄弱。近年來,在村支部書記王金初等一班人帶領下,該村克服山多地少的不足,實施產業富民、移民建村,大力發展有機茶葉、生態養殖和民間手工藝繡品等產業,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而且帶動農民增收。
王國生先后考察了百丈河村的黨員活動室、田桂花繡品廠,了解村“兩委”工作情況,和村委會一班人商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村支部書記王金初介紹,村里將移民搬遷與新村建設結合起來,90多戶村民從山上搬到山下,住上了樓房,村容村貌也實現了整體改觀;先后辦起了村茶廠、免燒磚廠、預制板廠、養豬場等6個村辦企業,去年村集體收入40多萬元;對危房和土坯房進行改造,新添垃圾池,實現了村莊的綠化、美化、凈化。王國生認真聽取王金初的介紹,并就村莊整治、基層干部待遇、基層組織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當前農民的所需所盼等,和王金初、村委會主任高峰、大學生村官蘭杉交談起來。
田桂花是百丈河村年齡最長的老人,今年94歲了,村里唯一的繡品廠就取自她的名字。“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們過上今天的好日子!”田桂花把一雙繡有“和”字的鞋墊送到王國生手中,表達一份心意。王國生對老人愛黨愛集體之心表示敬佩,感謝她通過勤勞雙手繡出了一個好品牌,叮囑鎮村干部要照顧好老人的生活和身體健康。在繡品廠,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正好當天掛牌,王國生向他們表示祝賀,祝他們在基層取得豐富的實踐經驗。
王國生說,看到村里的變化,感到欣慰。他要求各地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要認真學習百丈河村的好經驗。一是對群眾要有感情,要愛老百姓;二是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敢于擔責、擔險;三是要探索在新的形勢下增強班子凝聚力的好辦法、好路子。
王國生還來到英山縣金馬玻璃纖維公司、怡蓮陽光絲綢紡織公司調研縣域工業企業運行。
市縣有關負責同志參加了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