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下半年,為實現節能減排指標采取的“限電措施”給有些企業增加了不少壓力,如何渡過難關?尤其是能耗大戶印染企業最近生產情況怎樣?前不久,記者電話聯系了一年前曾經采訪過的東盛之花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長施亞斐,他說:“我們正忙著加工新品呢,公司已經成功突破了家紡真絲面料的印染‘瓶頸’,你可以再來看看”。
自我加壓,二次轉型成功
走進施亞斐董事長的辦公室,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塊塊艷麗奪目的特寬幅絲綢印花面料:藍白相間的青花瓷圖案、黃燦燦的團龍花紋、盛開的大牡丹花卉……“這些都是給品牌家紡企業做的真絲面料樣品,明天有大客戶要來,這是為他們準備的。”施亞斐滿懷喜悅地告訴記者。
真絲作為純天然蛋白質紡織原料,歷來都是高檔消費品乃至頂級奢侈品。但真絲織物的印染加工難度高,風險大,一般的印染廠都不敢涉足,以前國內只有少量的絲綢印染廠生產窄幅服裝面料,特寬幅的絲綢面料都要從意大利和德國進口。國內的印染后整理技術和國外有一定的差距,影響了絲綢面料的品質。特別在家紡領域,必須擁有特殊的印染后整理設備。“能夠加工真絲家紡面料的印染企業目前中國不超過3家。”總經理杜昌忠補充道:“我們是國內第一家能夠規模化生產的企業,擁有的280mm寬幅真絲面料生產線已能正常運行。”
時下,中國家紡高端市場上對真絲床品的需求日益明顯。前幾年,真絲床品還是一些品牌家紡專賣店、加盟店的點綴之品;而現在,這種點綴大有鋪開之勢,面料主要依靠進口。滿足市場需求是企業創新的動力。當公司實現了占領品牌家紡面料市場的轉型升級后,施亞斐毫不猶豫地在董事會上提出:“公司要實現二次轉型升級,成立‘真絲家紡面料印染項目’專題小組,總經理擔任組長。”
在杜昌忠總經理的帶領下,專題小組“走出去、請進來”,學習兄弟企業的真絲綢印染加工技術,傾聽客戶的意見,攻克生產技術難題,實行24小時全天候監控生產、采集數據……。經過工程師、技術骨干、生產線員工一年多的反復探索實驗,各種技術參數終于達標,今年10月份實現了真絲家紡面料的規模化生產。公司生產的特寬幅絲綢面料,具有色彩艷麗,花型生動逼真,手感懸垂度好,各項色牢度指標都優于國家標準,和進口絲綢面料相比,不但品質可以與之媲美,且價格只有進口的三分之一,同時訂貨周期也大大縮短,客戶紛至沓來。“東盛之花”二次轉型成功。
應對挑戰,唯有應勢而為
是什么促進施亞斐一鼓作氣加快企業升級?施亞斐說:“完成國家的節能減排目標,紡織行業中我們印染企業的任務最重!但是,如果不勇挑重擔,不僅不能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而且生存發展還會成問題。”
近年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反復強調“要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提高產品的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而實踐的主體是產業鏈上的一個個企業。施亞斐無疑看到了這一點,他說:“紡織行業中有13個強制性指標都出自印染,企業通過技術設備升級拿下它,就是排除了發展進程中的攔路虎。應對挑戰,唯有應勢而為。”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2009年,東盛之花成功實現了設備升級、人才集聚和服務家紡高端市場的定位,牽手金太陽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成為“家紡品牌戰略合作伙伴”中的上游主力企業,滿足了羅萊、富安娜、紫羅蘭、凱盛等一批家紡自主品牌企業的市場需求。目前公司徹底淘汰了低端的印花產品,真絲、天絲印花產品已成為東盛之花的“當家花旦”,40活性和磨毛印花,也因為手感和光澤度優于其他廠家深受客戶的喜愛。
2010年是國家落實“十一五”規劃節能減排目標的大限之年。至今年底,許多印染企業在國家節能減排的目標落實中被關停并轉,而“東盛之花”順勢而為轉型升級,使家紡面料年加工產能達到3700萬米,其中真絲家紡面料已經達到100萬米,占全國市場的1/3以上,目前市場主要在杭州、紹興和青島,未來還要開拓更多的家紡真絲面料市場。這是主動應對挑戰的成功實踐,更是對品牌家紡產業鏈的提升。中國是絲綢古國,絲綢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是絲綢大國,世界80%的絲綢源于中國。
鏈接:
《絲綢面料––“家紡流行”的風向標》文中說:近代,中國的絲綢開始落后于西方,在西方發達工業的作用下,歐洲絲綢上升到了領先地位。絲綢在歐美歷來都倍受崇尚。據說,凱撒大帝穿著中國的絲袍去劇場看戲,引起了全場轟動,被認為是空前的豪華。當時中國的絲綢成為歐洲最名貴的奢侈品之一,價格與黃金等同。這個觀念一直延續至今,當今世界的時尚中心,歐美家紡的高端市場,仍然還是被高檔絲綢產品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