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火鍋品牌海底撈精英團隊
能下蛋的母雞才值錢
從偏僻的四川簡陽一路殺到北京和上海,張勇發現海底撈很有競爭力。于是,他的戰略目標就變成了,“我要把海底撈開到全國的每一個角落,做中國火鍋第一品牌!
按照一般連鎖經營的商業邏輯,目前勢頭這么好的海底撈要成為中國第一火鍋品牌似乎不難,因為商業模式、管理團隊、中央廚房、原料基地、物流系統和服務流程都已日趨成熟,只要有充足資金或者通過加盟店的方式,就可以快速擴張起來。
然而張勇卻認為這事急不得,因為他有一塊心病沒解決。海底撈的所有做法別人都可以復制,只有海底撈的人是沒法復制的,而這恰恰是其核心競爭力。
上哪找這么多海底撈的人呀。千萬不要以為都是農村來的打工者,都住在海底撈有空調、能上網和有人給打掃衛生的宿舍,就能干一樣的活。一個人在海底撈可以干12個小時,還笑著說不累,另一個人干12個小時,就要愁眉苦臉逃跑了;一個人真相信在海底撈靠誠實肯干,用雙手就能改變命運,另一個人則總是希望鉆空子走捷徑。
海底撈對人的培養是建立在師徒制傳幫帶基礎上,比如,張勇是楊小麗的師傅,楊小麗是北京大區總經理袁華強的師傅,袁華強是林憶的師傅。這四個人中除了張勇無師自通之外,其他三人脫穎而出,都得益于師傅的發現和培養。
他們都沒有受過正規大學教育,而且都出身卑微,不怕吃苦,極其頑強、進取和自信;不僅如此,都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是典型的能力不等于學歷的例子。他們是同類,同類自然容易理解和欣賞。因此,他們一個帶一個,相繼成為海底撈管理骨干。
表面上看,海底撈的管理體制與一般連鎖餐廳差不多。分三級管理,第一層總部管大區,中國一共有三個大區,鄭州、北京和上海;第二層,大區管小區,每個大區根據分店數量的多少,設小區,比如,北京大區有三個小區;第三層小區管分店。
這樣的管理體系設置往往是從地域相近角度考慮,可是海底撈的第二、三級并非如此。北京大區應該負責天津分店的管理,可是海底撈天津分店卻由鄭州大區管理;另外,三個北京小區經理負責的分店可能都分布在北京的東西南北。為什么會這樣安排?
這是海底撈師徒制培養傳統,與企業內部按層級管理體制相對接,產生出的一種特殊模式。一個小區經理下面一個徒弟出徒了。當他或她有能力當店經理時,北京大區恰巧在最西邊找了一個合適地方開店,這個徒弟就會被提升為這個新店經理?墒菐煾挡荒苋鍪植还埽錾像R還要送一程。因此,這個新店的運營就要由這個師傅—小區經理負責。
【海底撈擴張中的最大不可控因素是“人”,找到符合標準的“海底撈人”并非易事】
于是,海底撈這種貌似按區域管理,但實際是按誰培養的人,由誰管理的獨特狀況形成了。有的小區經理培養人速度快,可以管六個店;有的小區經理培養人速度慢,只管三個店。能管六個店以上的小區經理,就是一級小區經理,如果這個小區經理還能源源不斷培養合格管理人才,同時自己負責的分店業務情況都很好,這證明他或她管理能力強,于是,這個小區經理就有機會被提升為大區經理。
我把海底撈這種干部培養和管理制度稱為,能下蛋的母雞才值錢。有些店長兢兢業業,每天都早來晚走,可是做了店長好幾年,但店就是評不上一級店;有潛力的人不愿意在她手下干,不是辭職,就是調到別的店。
這說明什么?你是公雞,只會自己干,不會用人和培養人;人家跟著你沒有大出息。2010年,張勇一口氣免了三個這樣兢兢業業的“公雞”店長,其中一個店長聽到消息后當場昏倒。
我問張勇:“你這種一個帥才帶出一堆將軍的培養人方式,會不會形成尾大不掉,將來背叛你的可能?”
張勇說:“第一,我還沒大。如果沒大,就防著別人,你能做大嗎?第二,別人背叛我,一定是有原因的,或者是海底撈走歪了,或者我不公平。這都是逼著我要把海底撈做好的動力和壓力。”
張勇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盡管沒成文,但他說的東西,海底撈人真信。
他如此許諾:在海底撈做店長超過一年以上,不論什么原因走,海底撈都要給8萬元“嫁妝”(注:海底撈店長很多是20多歲的姑娘,其實是補償)。”
我問:“包括給競爭對手挖走?”
張勇點點頭:“對!
“為什么?”這個答案完全超出我的想象,我盯著張勇問。
他的解釋是:“海底撈工作太繁重,能在海底撈做到店長以上的,對海底撈都有相當貢獻。所以不論什么原因走,我們都應該把人家的那份給人家。小區經理走,我們給20萬;大區經理以上走,我們會送一間火鍋店,差不多800萬!
我有點將信將疑地說:“楊小麗被人挖走,你會給她800萬?”
“對,楊小麗今天要走,海底撈就會給她800萬!睆堄碌皖^若有所思,而后平靜地回答我。
盡管我知道欲擒故縱,可是張勇這個政策也真是劍走偏鋒,非一般人敢用,他真是個走極端的人。人心都是肉長的,我相信楊小麗不會走,至少在張勇沒有糊涂的時候。
在2004年海底撈成立十年,有一天楊小麗突然接到一個老顧客的短信:“祝你娃生日快樂!睏钚←惷闪,她說:“我那時不僅沒小孩,而且還沒結婚?墒,看到后面的短信,我哭了。后面是:‘祝海底撈誕生十周年!’這句話說出了我同海底撈的關系。真的,在我心中我早已把海底撈當作生命的一部分,我的青春,時光,情感和奮斗,都跟她分不開了。”
讓一個人叛變,很容易;讓一個人不叛變,不容易。
在海底撈十幾年的歷史中,上百個店長以上的干部,只有三個人拿走了海底撈的“嫁妝”。
去年一個店長辭職加入競爭對手后,拉走了后廚經理、大堂經理和好幾個領班,而且就在海底撈新店的對面開了一間火鍋店。可是她竟然也回來,也要這筆嫁妝。
這次張勇食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