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霞,蘭西縣蘭亞亞麻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十幾年來,她趟出一條自主創業、帶動萬民就業之路,唱響了一曲商海創業勁歌。
投石問路覓商機
1997年,張玉霞從黑蘭麻紡公司下崗了。性格倔強的她不甘清貧和困苦,經過冥思苦想和數十次的摸索實踐,于1999年成功地將亞麻下腳料和亞麻回絲混編成小辮,再用小辮縫制成亞麻沙發坐墊。
歷盡艱辛研發的產品雖然成功了,但成效不甚顯著。正值她在哈爾濱推銷產品、尋求更大商機之際,命運再次出現轉機,哈爾濱汽配城的潘遠峰建議她用同等材料、同樣工藝手編幾套汽車坐墊,然后到汽車用品市場上尋求商機。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她加班加點編制的3套亞麻坐墊在市場上被汽車用戶爭相搶購。從哈爾濱市場回來后,張玉霞激動萬分、徹夜未眠。接著,張玉霞積極組織和她一并下崗的兄弟姐妹,共同編織坐墊。
盡管張玉霞帶領的一班人起早貪晚、不辭辛苦地加班加點工作,但由于手工作業效率低、人員費用高,并且做工粗糙,所以加工出來的產品仍無法滿足大量的市場需求和精益求精的市場趨向。
2000年4月,張玉霞東挪西湊了5萬元啟動資金,承租了哈黑路東側原蘭西化工廠,首批購進20臺五股小辮機。盡管這樣,還是滿足不了強大的市場購買力。于是,不到一個月,公司又購進60臺機器,并招聘8名下崗工人。這樣,企業全部實現以機編代替手編,提高了單位產品產出量。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經張玉霞的精心管理和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僅一年間,公司盈利20萬元。職工們笑了,張玉霞也因此收獲了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堅定了從事亞麻汽車坐墊行業的信心和決心。
搶抓機遇帶民富
歷經艱難跋涉,張玉霞真切感受到下崗工人生活的艱辛與困苦。對此,她堅定一個信念:企業在擴大規模、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把安置下崗職工、吸納社會富余人員作為一項神圣使命,以自主創業拉動社會就業。
2003年,公司緊緊抓住蘭西創建“中國亞麻城”和資金、稅費等優惠政策,先后投資1500多萬元遷址改建、增容擴建,以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吸收下崗職工和社會富余人員;把編織觸角向省內外延伸,輻射、帶動哈爾濱、呼蘭和北安等8000多人搞手工編織。
同時,公司堅持把低成本擴張和增加就業容量結合起來,把織繩車間下移到農村,把編織工序下放到農戶,拉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公司先后在平山、紅光等鄉鎮設立了420臺織機,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130多人;在臨江、長崗等鄉鎮農民家中下擺扦底布工序,為300多名婦女找到賺錢門路;在榆林、長江等鄉鎮投放編織環節,吸納1400多人實現就業,從而推進生產車間下移,消化農村富余勞動力。
公司還通過定向培訓、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員工素質,引帶中小企業發展。品牌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公司教育和引導廣大員工牢固樹立“人人都是品牌創造者”的理念,嚴格企業紀律、嚴密生產環節、規范操作流程,把好質量關、出廠關,以優質產品創市場,靠知名品牌打天下。“蘭亞”品牌于2004年被評為優質產品,并通過國際質量體系認證;2005年被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評為優秀企業;2006年被評為“3·15”品牌保護標志認證暨消費者放心產品。公司年開發高級汽車坐墊、手工涼席等亞麻制品35套(件),年創產值8000萬元、利稅500多萬元,亞麻產品俏銷國內,遠銷德國、韓國及中東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