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浙江梅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把做強、做精、做細作為公司發展的主線。無論是轉型升級,還是以低碳環保為先導,都成為梅盛發展的方向。
四大系列產品齊頭并進
近日來,梅盛掌門人錢國春既興奮又忙碌。不久前,該公司研發團隊傳出喜訊,通過一年的研發,公司成功攻克了人工羊絨新產品主要技術,初樣產品正在等待客戶和市場的確認。企業不放過任何機會聽取業內專家的點評,時時關注目標客戶的反饋成為梅盛決策層和營銷團隊每日必做的功課。據悉,經過多方的論證,梅盛公司計劃于春節前,將新產品批量生產。
據了解,人工羊絨具有低碳環保、仿真性好、舒適健康等特點,目前全世界只有日本才有能力制造,但是日本的產量較少,人工羊絨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同時,此產品的市場售價不菲,人工羊絨折合人民幣每米為180元,具有較高的附加值,市場需求量極大。
一直以來,梅盛實業一向注重產品研發創新,人工羊絨的成功研制讓公司在超纖系列這一拳頭產品的基礎上,又添一項拓展市場的獨門利器。“我們就是要堅持走低能耗、高附加值之路。”錢國春介紹,企業的目標是將目前每天印染150缸的數量慢慢減少至30缸,而效益卻穩中有升;縮短產業鏈,牢牢掌控產業鏈中最核心的技術,并獲得較高的附加值。
人工羊絨的研發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特別是和原料商、輔料商、科研高校、機械設備供應商等廣泛合作,采用國外最新工藝,同時在研發前請著名服裝設計師提前介入,研發設計力量始終占據當今行業制高點。為了開發這一新品,錢國春投入上百萬元進行反復試驗,為了調動研發人員的積極性,公司還設立了10萬元的研發獎金。
據悉,人工羊絨成功研發投產后,梅盛將形成人工羊絨、人工皮革、人工皮草、超纖系列四大產品系列。“后三種產品雖然在市場極具優勢,但是我們仍然在不停地升級換代。”錢國春表示。
超纖整革行業的精耕細作者
作為一家集生產經營超細纖維PU合成革、超細纖維絨面革、合成革基布、麂皮絨及印染加工為一體的科技型實體企業,梅盛深悟“術業有專攻”的道理,在演繹時尚的同時,企業在不斷強化產品專業深度,挑戰物性指標極限。如絨面革類產品,梅盛的技術最薄已下探到0.45mm,最厚已上升到1.45mm。同時,他們還不斷拓展產品外延,如PU革產品的開發,如今梅盛的產品已涵蓋了從素色PU革到多彩PU革,從PU貼面革到貼面后進行揉紋、軋花、燙金、印花、染色等后整理;在基布應用上,則從梭織布到無紡布,再到針織布;在后整理工藝上,正逐步從干法到濕法再到水性;超細纖維麂皮絨產品從染色到印花、繡花、復合、燙金,再到軋花、絎縫,各種工藝紛繁復雜。
一直以來,梅盛緊緊圍繞“環保科技先導”發展戰略,把握市場發展方向,定位中高端,致力于提升和發掘PU合成革的產業化價值,在原料采用、工藝應用、質量控制和產品研發等方面實現均衡發展。據悉,從2002年起,該公司的主導產品均通過瑞士Oeko-Tex100標準認證;節約資源上,從節約人力資源,到節約煤能,再到節約水資源;在應用染化料、助劑選用上,逐步實現無害化;大力倡導清潔生產,向全程“綠色”邁進。
為使企業少走彎路,梅盛瞄準了國際上最先進的產品及技術。2005年初,公司通過當地政府牽線搭橋與韓國阿爾德馬斯公司簽訂了技術轉讓服務協議。以此為平臺,梅盛公司一下躋身世界一流皮革生產梯隊。此外,公司開展積極的經貿合作,打開了國際市場,引進韓國三位專家常駐梅盛公司指導產品生產、開發與銷售。在引進“外援”的同時,公司不忘研發自主技術產品,廣大科技人員對本土市場和產品進行調查分析,借鑒本公司海島長絲麂皮絨的染色經驗,終于開發出適銷對路的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超纖皮革系列產品。
如今的梅盛擁有了整套法國針刺無紡生產線,并具備完善的配套設施和后整理設備,是目前國內開發實力較強的針刺無紡產品生產廠家之一,在福建、廣東、上海、溫州等沿海城市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客戶多為國內知名品牌企業,并與意大利、美國的企業建立了長久穩定的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