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輕紡記者/施斌 董君亞 周朱樂)改革開放已30年有余,那些年成長起來的第一批企業家當中,好大一部分已到知天命的年歲,而八十年代出生的企業家后代如今都漸漸已是社會各行業的中流砥柱。“亞星”貿易總經理胡雄煒先生便是擁有如此背景的一位人物。
亞星貿易專業生產經營全棉、滌棉、T/R等工裝制服類面料。產品分為五大類:第一類,以滌棉為主的滌卡、紗卡、帆布等工裝面料;第二類,以全棉為主的紗卡、帆布等工裝休閑面料;第三類,以全棉、滌棉、T/R為主的高支高密府綢、細斜紋、線絹、高支棉米通、色條、牛津紡等襯衣面料;第四類,以滌棉為主的防水、防靜電等特種面料;第五類,以全棉為主的醫護專用面料。涵括三十九個大類,一千多個顏色。另外還可根據客戶需求,定織訂染其他各類面料。
“一開始便想好了從事紡織這個行業”。因為對紡織行業感興趣,大學期間,胡先生便早早作好了自己的職業規劃:進入學生會歷練管理能力,從一開始的學生會部門干事做起,一步一步,競選成為學生會主席。為豐富自己的視野,他大學期間頻繁往返圖書館,閱讀行業內外的各類書籍。所謂的專業都是后天形成的,精于一,勤于行,事可成也。畢業后,初步進入紡織行業,一開始,胡先生對于各種面料只能簡單分別顏色的不同。對于面料的材質、工藝性能都是向前輩父輩學習而來的!叭胄星皫啄辏刻焱砩衔一静粫12點之前入睡”。
“父親對我的幫助很大,是我的帶路人”。聊天開始,胡先生便和我們聊起了他的父親。作為擁有從業30年經驗的改革開放第一代紡織企業家,不僅行動上,在精神上對后輩都會有示范作用。溫州二字,在全國乃至國外都已是一個符號,這個符號代表著堅韌,也代表著拼勁,而同時又擁有信譽的屬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個企業最重要的不是產品銷量好,也不是員工有多少,最重要的是企業及企業家的信譽問題。胡先生從父輩那里吸取的便是這辦企業核心的思想。
對于江浙地區民營企業集聚的現象,一般的私企平均壽命都在五年左右。而亞星的創始人從一開始的白手起家,到現在各種產品遍銷國內,且已遠銷俄羅斯,東歐等地。企業似乎已走上正軌,但他沒有滿足于此。與父輩理念不同之處在與,他想到的更多的是如何把家庭作坊式企業向現代化企業轉型。所以,亞星是一個品牌的概念。中國輕紡城有很多企業,市場上的面料都能生產,而亞星卻仍然踏踏實實地在做工裝面料。“專業才能強大,專業才能不被市場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