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國際勞動節(jié),濰坊市千業(yè)色紡有限公司41歲的員工韓愛娥,依然工作在紡織一線。她于4月下旬從山東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暨富民興魯勞動獎狀(章)獲得者表彰大會上,領(lǐng)回全國五一勞動獎?wù)?成為奎文區(qū)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一線職工。24年來,她任勞任怨,刻苦鉆研,成為在紡織一線上公司不可多得的人才。她性格溫柔,做人低調(diào),成功的背后,是韓愛娥付出的努力和艱辛。
溫柔的紡織女工
更是“拼命三郎”
記者見到韓愛娥時,她正在廠里紡紗車間的細紗工序前忙碌著。紡織女工的工作,就是在紡織機器前不停地巡視,遇到有線頭斷裂的,立即修補好。
在找來替班的同事以后,韓愛娥離開了哄哄響的紡織機,來到了車間辦公室。一路上,韓愛娥只是對記者簡單地點了一下頭。落座五六分鐘了,韓愛娥依然非常安靜,看上去有些靦腆。廠里相關(guān)負責人說,干了24年紡織工,她從來沒有和同事紅過臉,說話聲音從來沒有高過。但就是這樣一個溫柔女人,工作起來卻是有名的“拼命三郎”。
2008年,韓愛娥到省里參加棉紡細紗操作法比武大賽。韓愛娥連續(xù)學(xué)習(xí)到深夜兩點多,一直到徹底“啃下”這本新接觸的小冊子,她才睡了個踏實覺。最終,韓愛娥獲得了全省優(yōu)秀操作員的好成績。有一次,公司組織員工去北戴河療養(yǎng)一個星期,韓愛娥被選中了。但那段時間,公司正加班趕工期,公司員工又出現(xiàn)更替,人手很緊張,跟丈夫商量又自己考慮了一晚上,韓愛娥主動提出放棄了這次機會,理由很簡單,就是“怕誤了事”。
對待新人有耐心
想起丈夫有愧色
在紡織一線上工作出色,抵管接頭等紡織專業(yè)動作都十分嫻熟,韓愛娥逐漸成了單位公認的技術(shù)能手,帶新人、幫扶新職工的工作又落到了她的頭上。
一位如今已經(jīng)很熟練的操作員小劉告訴記者,剛進廠時自己特別笨,抵管接線頭學(xué)的時間最長。所謂抵管接頭,是紡織一線職工最常用的一項技術(shù),通常,抵管接頭就是用右手三個手指翻線頭,中指打斷線頭,然后往上用手指抵著線管,這一動作要求眨眼就做好,小劉足足學(xué)了十天。在那十天里,小劉一次次練習(xí)著,韓愛娥一直耐心地教小劉如何靈活操縱,沒發(fā)過一次脾氣。經(jīng)過三個月的努力,小劉的速度比其他員工還快。
2009年起,韓愛娥擔任紡一車間丙班班長,本來做班長就不需要在一線站班了,但廠里工期緊、人員少,110人三班倒忙不過來,她自愿提出申請,回到車間做操做工。
說起家庭,韓愛娥突然有些哽咽。前年冬至,丈夫不慎摔斷右腿,造成骨折。右腿打了鋼板,加上冬天又冷,住院正是需要人照料的時候,她卻從來沒有請一天假。
臨近年底單位的工作特別忙,她沒顧上丈夫,每天騎著電動車上下班送送飯,整整三個多月,愛娥沒有一天陪著丈夫,她心里十分過意不去,覺得自己虧欠丈夫很多。
24年無悔堅守
換回勞動獎?wù)?
別懷杰是同韓愛娥1988年一起進廠的,同批來的20多人中,如今僅剩下她和韓愛娥。細紗紡織工每天工作12小時,來回走路近百里,加上設(shè)備噪聲大,紡織女工的辛苦使得很多人都改行做了別的。
但即使這樣的環(huán)境,24年紡織女工走過來,韓愛娥對紡織有了感情。在同樣的設(shè)備、同樣的定員、同樣的環(huán)境下,韓愛娥所在班的產(chǎn)量、質(zhì)量、設(shè)備運轉(zhuǎn)率、設(shè)備完好率等各項指標均名列前茅。
全省優(yōu)秀操作員、濰坊市勞動模范、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wù)碌鹊葮s譽稱號,韓愛娥覺得那是鞭策自己的里程碑;公司一年一度的操作技術(shù)大比武中連年取得優(yōu)異成績,韓愛娥覺得那是自己日夜打拼的肯定。
沒有太多的言語表達,話未出口先微笑起來;沒有太多的驚人壯舉,與誰交流總是和藹可親。就是這樣一個普通、溫暖、性子緩慢的女子,卻憑著對工作無限的熱情,創(chuàng)造了平凡工作中,那一個個讓人情不自禁豎起拇指、值得敬佩的成績。(濰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