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赤峰市的商業中心地帶有一家叫做“棒棒糖”的童裝店,因其裝修風格別致,童裝款式時尚新穎,頗受當地家長的喜愛。在臨近春節時分,記者有幸采訪到了合伙人之一張女士,在交談中她道出了小小童裝店中的大學問。
張女士是一名標準的八零后辣媽,兩年前兒子出生后,她就開始熱衷于對孩子的裝扮,漸漸地她對童裝購買和搭配有了自己獨到的眼光,可當時時尚童裝的市場仍是個空白,于是張女士決定開一家時尚童裝店,讓當地的孩子個個都有扮成潮童的機會,不用再對著雜志上的潮流童裝“望洋興嘆”。
如今兩家“棒棒糖”童裝店均已步入正軌,據張女士介紹,在農歷春節前店內的童裝銷售較日常經營翻了一番。店鋪面積不是很大,在來往購買選購的家長襯托下顯得略微有些擁擠,短短半小時的采訪時間,張女士和導購迎來送往了近十余波客人。在被問及為何有這么高的銷售業績后,張女士說一個是選貨源要用心,還有一個就是銷售童裝要用心。這兩點記者都頗有感觸。
從未涉獵過陳列的張女士似乎有天生的設計感,在選貨源的時候就在腦海中搭配好。她說,現在孩子都有自己的眼光,更有主動權,所以要站在他們的角度觀察服裝的搭配。這一點得益于張女士兩歲的小兒子,從他身上,張女士有了第一手客戶需求資料。接下來“健康關”就由她親自把控,不是所有衣服夠時尚就能進到店里,面料、材質、繩索、拉鏈等的設計一定要保障小朋友在穿著后沒有不適感,這是童裝同成人服裝區別最大的地方,作為一名母親,張女士在這一點上把握得非常到位。
其次就是銷售。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很多顧客都跟導購非常熟識,開始記者以為是朋友來買衣服。后來才發現幾乎每個客人都是回頭客,導購跟顧客聊天的內容也不僅僅是選擇童裝那么簡單,會聊一些孩子的情況和日常生活。了解后才知道,導購都將顧客看成是自己的朋友,會根據實際情況推銷服裝,而不是一味的只為了兜售那么簡單。張女士說,自從開店以來,結交了許多年齡相仿的朋友,大家在一起也會暢談“媽媽經”。有新款到店,店員們都會給老顧客發短信告知,無形之中,張女士和她的店員們將“用心營銷”做到了極致。
在結束采訪的時候,一對龍鳳胎媽媽到店選購了兩套童裝,她說:來棒棒糖買衣服省心,搭配好的組合都很時尚,價格也公道,現在我已經是這家店的VIP了。(中國服飾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