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之后,中國體育產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根據Euromonitor最新數據,2019年我國運動鞋服行業整體規模達到3188億元,同比增長17.3%。當前中國的運動鞋服規模已經成為繼美國后的世界第二大市場。
目前,在中國市場上,耐克和阿迪達斯長期占據著運動服飾行業龍頭地位,在產業鏈、產品、品牌營銷等方面巨門核心優勢,并不斷創新引領行業發展。那么耐克和阿迪達斯,誰才是中國市場上運動鞋服品牌之王呢?
ROUND1比市場:耐克勝
近年來,耐克和阿迪達斯占據著中國運動服飾行業市場份額的前兩位。2019年二者市占率延續了提升的趨勢,耐克市占率排名第一,達到22.9%,阿迪達斯市占率排名第二,為20.4%。所以,從市場角度來看,耐克市場份額領先于阿迪達斯。
ROUND2比渠道:阿迪勝
耐克經銷商銷售為其主要銷售渠道,銷售占比一直維持在65%以上。但近年來,耐克不斷整合經銷商渠道,減少經銷商的數量。經銷商渠道收入占比從2015年的76.49%下降到2019年的68.31%。
直營渠道對終端有較強的控制力,并且能夠迅速對市場做出反應,因此耐克不斷擴充直營渠道,直營門店數量從2014年的858家增加到2019年的1152家。
而阿迪達斯自有零售店規模較大。但阿迪達斯為提高單店盈利能力,關閉了一些經營不佳的零售店,精簡了零售店數量,從2014年的2913家減少到了2018年的2300多家,在2019年阿迪達斯再度擴充直營店數量至2500多家。所以,從直營渠道數量來看,阿迪達斯門店數量遠遠領先于耐克。
ROUND3比收入:耐克勝
近年來,阿迪達斯加大了對經銷商的支持力度,同時在三線以下城市布局,大力開設工廠店和折扣店,挖掘渠道,拓寬新的市場。這些舉措使得其營業收入實現了增長。2019財年阿迪達斯的營業收入達到236.4億歐元,同比增長8%。
阿迪達斯收入的增長主要得益于直營零售業務收入的提升,尤其是電商業務實現了34%,達到了近30億歐元的強勢增長。阿迪達斯在2017年推出了Adidas APP,同時也和美國亞馬遜、德國Zalando以及中國的淘寶等平臺合作,加大了電商建設的投入,提高了數字化運行的效果,因此阿迪達斯電商渠道實現了高速增長。
同阿迪達斯一樣,耐克近年來同樣大力鋪設低端渠道,每年新增耐克工廠店逐年攀升,同時也加大了產品的折扣力度,減少了期貨訂單。打折、低價、去庫存的戰略使耐克的營收不斷增長從2015年的306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391.2億美元。
在電商渠道方面,耐克的核心平臺包括耐克官網和APP,同時在中國開設了天貓旗艦店和小程序,促進了耐克電商收入的增長。2014-2019年,耐克電商收入從8億美元增長到38億美元,年增長率均在25%以上。
從收入角度來看,無論是集團總銷售收入還是電商渠道收入,耐克都領先于阿迪達斯,在收入方面占有優勢。
ROUND4比技術:耐克勝
產品的功能性是運動服飾企業的主要競爭力之一,各大品牌也長期注重研發創新,滿足客戶的各方面需求。
耐克產品的功能性方面在行業處于領先地位。耐克在創立之初就成立了實驗室,招募了生物力學、化學、運動生理學等諸多領域的專家和人才,通過量化分析運動員的運動行為和運動環境,研發并提升產品科技功能屬性。目前,耐克在面料技術、鞋面技術和減震技術等方面都形成了大量的技術積累和突破,這些也成為了耐克的核心競爭優勢。
80年代,阿迪達斯陷入了經營危機,在技術上處于落后地位。但近年來,阿迪達斯在技術研發方面不斷加大投入,追趕耐克。2012年阿迪達斯與化學巨頭德國巴斯夫化學公司展開合作,研發出了Boost技術。Boost使得阿迪達斯在技術上可以與耐克開始抗衡。目前,阿迪達斯在鞋類產品的技術主要有Primeknit鞋面技術和Boost、A3等鞋底技術。
綜合來看,耐克在市場渠道、收入規模和技術方面均領先于阿迪達斯,但阿迪達斯的自營渠道數量方面多于耐克。兩者在各個方面均有各自的優勢,但整體來看耐克的實力強于阿迪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