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原本正常的工作節奏,各行業紛紛停工待產抗擊疫情,尤其是以服裝為代表的可選消費品零售受到明顯影響,但在這特殊時期的紡織行業卻出現了一道別樣的“復工”生產線,在這條生產線上產出的不是紡織服裝而是口罩、防護服等醫藥物資。
受疫情影響,全國各級城市鄉村在內口罩需求量全面集中爆發,且需持續使用,加之處于春節期間,眾多企業員工返鄉,使得短期內供應受影響。同時口罩存在保質期,廠商和醫院在非特殊情況時期都不會有大量囤貨庫存,醫院通常也不會大量儲備N95口罩、防護服等。因此在疫情中,口罩、防護服等醫藥物資出現階段性需求缺口,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缺口更大。尤其是醫用防護服,其生產需要在潔凈車間生產,一件防護服經過消毒滅菌等全生產過程需十多天,導致產量十分有限。
面對此現狀,各地有生產條件的紡織服裝企業紛紛行動起來,向政府相關部門申請改造重組生產線以供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生產,主要用于滿足政府防疫應急物資的特殊供應需求和捐贈。
全棉時代旗下若干子公司停止春節休假,全力生產口罩、防護服、手術衣、酒精片等,2019年12月20日至2020年1月26日,共供應1.089億只口罩(N95、外科和護理口罩,春節期間口罩90%供應給醫院)和11.47萬件防護服(僅對醫院發貨)。
山東如意集團組織了一支由熟練紡織工人組成的40人志愿者服務隊,奔赴濟寧市健達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防護服生產車間,協助生產,增加防護服生產供應。
中國柒牌緊急召回100多名員工,在第一件工業級防護服樣本送相關單位檢驗合格后,調配30多臺專業設備,開啟4條生產線,投入大批量生產,歷時7天,將防疫物資發送到急需之地。
雅瑩集團從生產供應鏈上抽調了43名一線志愿者骨干,包括縫紉工和裁剪工,支持世源科技醫療有限公司,投入到趕制防護服的生產中。
青島即墨區充分發揮紡織服裝業集群和產業鏈完整的優勢,積極調度轄區紡織企業轉移產能。轄區內即發、雪達、恒尼等服裝企業利用已有設備轉產具有防護功能的民用口罩。恒尼集團更是把自己的海藻纖維專利技術毫無保留地應用到了口罩生產上,為口罩增添了更多層防護。
青島三元色服裝公司組織技術人員開展了防護靴套的設計和制作。在根據專家和醫護人員建議,進行多次改進后,醫用防護靴套達到滿足武漢一線醫護人員使用標準。公司生產了2000雙醫用防護靴套,無償捐贈給青島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支援在武漢奮戰的醫療隊員。
此外,紅豆、水星家紡、太平鳥、洪都、三強、鄂爾多斯、七匹朗、青島環球服裝、青島威達等服裝企業都對生成車間進行改造并增加了生產口罩和防護服的生產線,生產出一批防護服、口罩和隔離衣等防疫物資。
在疫情突來的特殊時期,紡織服裝行業用責任和擔當為抗擊疫情增添助力,成為一條靚麗的“復工”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