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布三代”伍唐厚澤有點忙,前腳剛剛從2019南京·玄武“鳳棲玄武才聚硅巷”創新創業大賽離開,后腳就坐飛機趕到深圳約見投資人。這兩件大事都圍繞著一個項目“基于物聯網的紡織品專業第三方檢驗平臺”,伍唐厚澤正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在不久前的南京創新創業大賽中,該項目從眾多國內外項目中脫穎而出,一路殺進決賽,并榮獲“優勝獎”。
“十一國慶假期后,還有幾個投資人要約見。”伍唐厚澤說,資本市場對這個項目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與傳統創新創業項目相比,該項目成熟度更高。據悉,基于該項目,早在去年,伍唐厚澤就和幾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柯橋成立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浙江伍唐紡織品檢驗有限公司,并與上海一家科技公司合作,成功研發了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驗布機。如今,在“伍唐檢驗”,以智能驗布機為核心,還配套了一系列檢測設備,為客戶提供紡織品面料外觀檢驗、紡織品物化指標測試、紡織品倉儲管理、面料打卷包裝、數據分析統計等第三方服務。
記者看到,每一塊布經智能驗布機檢驗后,都會自動出具一個詳細的報告,上面次點數量、位置、修復意見、布匹質量評估等參數一目了然。“傳統驗布一般靠人眼識別,看完后用手工記錄問題,不僅效率低,識別率差,而且也無法對數據進行系統化分析。”伍唐厚澤介紹說,經過生產實踐檢驗,公司智能驗布機的次點識別率相比傳統可提升90%,且所有數據實現信息化。這樣,公司的技術人員可對這些數據進行系統分析,為客戶發現其生產工藝、車間管理上的問題,并提出專業化的改進意見。
“紹興有300余家紡織品檢驗機構,其中大部分是打卷店,說白了就是一臺機器和幾個老太太,店內環境臟亂差且分散,能出規范檢驗報告的更是寥寥無幾……”作為一名“布三代”,伍唐厚澤從小在布堆里長大,對于傳統驗布的痛點耳濡目染。在進入這一領域之前,從英國留學回來的他還實地走訪了2000余家紡織品貿易和生產企業,面對面了解客戶需求后,才決心利用工業物聯網技術,打造專業化、數據化、信息化、系統化的第三方紡織面料檢驗服務商,并力爭做成行業新標桿。
據了解,目前紹興地區還未出現類似的第三方智能化驗布服務商。“伍唐檢驗”一成立就獲得了不少客戶青睞。如今,公司月檢驗量達80萬米以上,主要服務紹興、上海、臺灣等地的30余家客戶。下一步,公司還將為每一匹經過檢驗的紡織品辦“身份證”,通過“身份證”掃碼,客戶可實時掌握這每一匹布的生產廠家、物理參數、存放位置、物流流向等全部信息,真正實現大數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