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細雨中,江陰市啟星智造產業園幾臺挖掘機正在平整綠地,兩層樓的工業廠房換上了新裝,330畝廠區即將煥然一新。“一期10萬平方米廠房改造基本完工,到月底就可開門招商了。”這段時間,江陰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張曉華不時來此“督戰”。他告訴記者,園區徹底清除“散亂污”企業后,再次提檔升級,不僅為環境松了綁,畝均效益也將增20多倍。據悉,一年時間以來,江陰關停整治“散亂污”企業7055家,數量占無錫全市三分之一,“散亂污”企業“死灰復燃”現象得到杜絕。
江陰市啟星智造產業園原為江陰啟新紡織有限公司,2016年企業經營不景氣,騰出部分廠房用于出租,陸陸續續聚集了一批“散亂污”企業,涉及木材加工、小紡織、冶金鑄造等行業。“這些企業不僅產生粉塵、工業固廢,還影響周邊環境,整個高新區去年關停或整治‘散亂污’企業551家。”江陰高新區環保科科長何超表示,高端進,低端退,高新區通過對原有低端園區升級改造,為發展高附加值的綠色產業騰出了空間。
杜絕“散亂污”企業死灰復燃,除了騰籠換鳥,江陰還把企業集中地建成了公園。今年初,占地1000畝的蟠龍山公園開始建設,這里曾是當地集聚“散亂污”企業的“頑疾地塊”,散布著汽車配件、倉儲物流、機械加工、養殖等多種業態。“防止死灰復燃的最好辦法就是徹底拆除,土地變公園,還綠于民!”江陰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蟠龍山周邊拆除了109家“散亂污”企業,拆凈面積約8.4萬平方米,直接斬斷了“散亂污”企業“東山再起”的后路。
強檢查,重處罰,江陰市環保部門連續3年獲得全國執法大比武先進集體,3年環保執法處罰總量達到整個“十二五”期間的3倍。“每逢雨天,我們都專門組織人員到企業化驗雨水井水質,如發現有污水混入,處罰在所難逃。”江陰市環境監察局局長唐海剛回憶,之前有些企業為此還喊冤叫屈,說混入的是生活污水,但即便是生活污水也不行。“三年操作下來,現在雨天基本采集不到污水,晴天更是很少發現污水排放現象,而之前這樣的處罰數占到總數的15%。”
面對嚴峻的污染防治,江陰全面壓實了企業治污主體責任。去年7月,江陰率先推開企業用電工況技防,污染物處理設備是否運行,物聯網電表可如實反映。目前,首批600家產生污染物的重點企業上線,今年年底將上線至1200家。“改造費用全由企業自掏腰包,600家投了1700萬元,用電工況3秒鐘到達手機端,想逃避監管幾乎不可能。”唐海剛表示,企業環境整治,江陰工業經濟未有“折翼”,今年1—4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了8.5個百分點,對于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后效應”,江陰已然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