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7日舉行的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品牌工作調研組同海寧企業的對接會上,海寧市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月明表示,目前海寧皮革、經編及家紡三大支柱產業的發展已經到了發展品牌、提升附加值的階段。
“沒有品牌就沒有市場的話語權,更沒有產品附加值的提升。”張月明表示,海寧良好的產業基礎也為海寧三大支柱產業“孵化”品牌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與此同時,海寧市政府也將為推動海寧以三大支柱產業為代表的時尚產業的發展提供稅收、獎勵、工業用地等一系列政策支持。
會上,許多海寧品牌企業表示,迫于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發展品牌已經成為海寧企業必須面對的轉型選擇。
作為成立6年,以貼牌加工起家的浙江上格時裝有限公司,在去年就遇到了發展上的困難。上格公司董事長駱國清在會上表示,2013年公司銷售額同比下滑17%,同時,上格的利潤率同比下滑幅度也達到了35%。駱國清表示,這其中除了全國皮革專業市場增多,市場銷售份額逐漸分化轉移的因素外,也有皮革市場缺乏有效的市場監管致使不公平競爭大量出現等原因。
對此,駱國清表示,未來上格將逐漸在自主品牌建設上加大投入,來實現品牌利潤率的有效提升。
面臨代工之困的并非只有上格一家,雪豹服飾去年的訂單量也呈現出同比下降的趨勢。對此,越來越多的海寧企業選擇發展自主品牌來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但海寧企業在發展品牌的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困難。
海寧奧王服飾董事長宋建生表示,因為許多皮革企業在品類上較為單一,其產品銷售的季節性較強,所以其并不受商場、大型連鎖商場等渠道的歡迎,在品牌的發展上有較大局限性。
與此同時,許多海寧企業也在會上表示,因為地處三四線城市的緣故,海寧在人才引進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尤其是在高端管理人才及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上,海寧對其吸引力不高,這也進一步加大了海寧皮革企業的用人成本。對此,企業希望政府能對高端人才在稅收上給予相關優惠政策。
而皮革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顯然不止于此,在目前皮革行業質檢標準的問題上,許多海寧皮革企業也表示異議。宋建生認為,隨著消費市場對皮革服裝訴求的轉變,以往厚重的皮革服裝在目前的消費市場并不受歡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歡購買皮質較薄且皮料柔軟的時尚款式,但這種服裝一般都很難在皮質厚度及撕裂強度上符合當前行業標準。
對此,駱國清援引歐洲皮革行業的標準指出:“在歐洲,皮革標準只對甲醛含量等影響人體健康的標準進行規定,并沒有其他的限制條款,這給皮革企業很大的創新空間。”對此,駱國清希望未來皮革行業在制定質量標準時,能給企業留有一定的創新空間。
在浙江皮意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明榮看來,未來海寧企業要打響品牌,就必須增強自身的品牌創新能力,提升自我的核心競爭力。“我對企業的要求是,一定要了解其他企業能做什么,從而對自己進行提升,去做別人做不出的產品。”對此,沈明榮表示,行業一定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為企業進行產品創新營造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