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想象在互聯網上用3個數據定制衣服嗎?
在型牌男裝(以下稱“型牌”)的網站上,“密碼定制”4個字跳進視線:你只要在線輸入幾個簡單的尺寸數據,網站數據庫就可對你的數據進行計算,并迅速匹配出你定制所需的所有細節尺寸。
“3個數據做定制”打破了傳統服裝界“煩瑣”定制的模式。在服裝界,西進而來的定制一向是與“高級與繁復”連在一起。不過眼下,集高貴身份與上乘品位于一身的高級定制,在商業銷量確實無藥可救的大趨勢下,如Chanel、Christian Dior、Givenchy等各大品牌也紛紛試著擺脫自身原來高不可攀的作風,開始對大眾表現出某種親和勁兒。
“型牌要做的就是網上高端定制。互聯網是平民化的,但定制不是。型牌是把高級定制的規格和價格拉下來一些,再通過互聯網手段去覆蓋更多的消費人群。”型牌CEO、北京酷紳服裝有限公司(以下稱“酷紳”)總經理黃岳南告訴《創業邦》記者。
未必很奢侈,但是很講究。型牌的定位介于高級定制與成衣生產之間。而其網上定制的便捷性,希望“meet”城市中產階級生活定制化服務的需求。熱播劇《咱們結婚吧》中演員黃海波的很多著裝造型就是由型牌贊助提供的,型牌希望用服裝去合作一些定位適合的推廣項目。
“人們通常在理念上不太理解這種制作方式。”黃岳南坦承,“市場接受度一直是型牌模式的短板。”業內人士也在關注官網型牌的做法,因為能否將線下試穿的傳統習慣引導到線上是個很大的挑戰。
型牌屬于大型團體服裝定制企業——北京酷紳服裝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個在線定制產品線。“從創辦酷紳進入到服裝領域,我已在這個行業做了17年。現在推出用數據在網上定制,不用人工去量體了,不說行業從未有過,我這么說著自己心里也跳。”戴著一副黑色圓邊眼鏡的黃岳南,自己就身著型牌休閑西裝,“但這件事在原理上說得過去,事實證明,我們確實可以用一整套數據系統支撐這種運作模式。”
一款服裝,一萬多個號型
型牌將互聯網與傳統服裝定制相結合,打出的口號是:不用專業量體師上門量體就可以定制合體男裝。“你也可以說,我們找到了讓人們將衣服穿得更合體的密碼。”型牌COO施春蕾告訴記者。
所謂密碼定制,即是由客戶取代過去的裁縫,個人按照網站指引的量體步驟自行量體得出尺寸數據,下單后再通過網站智能化系統交互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最終完成在互聯網上定制衣服(而這通常只需3個數據)。型牌會提供面料小樣、測量皮尺等,幫助客戶實現在家下單。下單后15個工作日,定制的產品就會快遞到客戶手里。若經試穿有任何不滿,可隨時免費修改或重新定制服務。看上去,一切都透著電子商務時代的便捷性。
“大多數客戶自己測量都沒問題。若有異常數據系統會自動轉給客服,與客戶確認后再進行操作。如果數據在正常范圍內,訂單就直接下到工廠車間生產。”施春蕾說。
網上定制衣服聽起來很美好。但這個“美好”來之不易,黃岳南說,他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從日本剛回國創辦酷紳起,就開始琢磨,如何將做服裝與信息科技結合。
當時他意識到個人定制在中國需求會越來越大,但隨著認識的加深和電子商務的興起,他認為實體店運營的線下定制模式很難成功,一直想將定制搬到網上,但如何解決網絡量體的問題則是他最大的困擾。
黃岳南不停地在網上翻閱各種相關文章。“突然一篇文章啟發了我。那是大連服裝學院一個教授寫的,他的文章主題是批評國內服裝行業某些企業總是鼓吹自家制作的衣服多么合體,他則指出,人體尺寸那么復雜,但廠家做衣服一般只有3個號型能合體嗎?”
當時包括到現在為止,市面上的成衣女款最多也就5個號型,男款成衣8~10個號型。
這如醍醐灌頂一般。黃岳南說:“我突然就明白了,對呀,那么幾個號型怎么能夠合體呢?那我多做一些號型不就合體了嗎?!”
“此后,我們就在自己的生產系統里,一款衣服大概備有一萬多個號型。而這1萬多個號型可以保證把95%的人群套進去。”
黃岳南說,經過統計分析發現,當給客戶提供2000~3000個號型時,95%以上的人只需提供3個數據就能定制出一件合體的衣服。
密集號型的突破是型牌模式得以推出的一個重要節點。這樣對使用互聯網做定制的客戶一方來說,就是把本質很復雜、需要大量尺寸信息的定制過程變得簡單、易操作了。
在講究量體裁衣的服裝定制行業始終存在著的難題就是:合體。人們傳統觀念中,只有“一個神奇的裁縫”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在黃岳南看來,“測量本身真得很簡單,裁衣比量體更重要”。
“相信我,你自己測量一定比別人量會更用心。而且我們網站在整個量體過程中會提供智能化、人性化支持。”黃岳南說,“這里其實最主要的就是要打破傳統思維。”
但這種創新式思維畢竟“與行業傳統表達方式完全不同”。黃岳南承認,“跳出專業裁縫角度來做,這個事情說起來簡單,在實操中轉換過來不易。”為此他們堅持站在客戶角度考慮問題的原則,在轉換專業傳統思維做網站導引和說明,不斷優化網站數據、說明以及體系方面下了不少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