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快到了,網購一族們蠢蠢欲動的心或許該收一收了。近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網售蠶絲被專項抽查結果:154批次床上用品僅74批次合格,標稱為“恒源祥”、“柯斯縵”、“北極絨”等一線大品牌也紛紛因各種問題“落馬”。天貓、當當等網購平臺也登上“黑榜”。
填充物用得不“實誠”
這次針對網絡銷售的蠶絲被電子商務產品專項抽查結果表明,大品牌質量也并非都讓人放心。比如一款標稱為江蘇“丹陽市雅樂家紡有限公司”生產的“恒源祥”蠶絲空調被就因pH值、填充物品質等原因被判不合格。“柯斯縵”也因短斤缺兩而被“抓了現行”。標稱為“錦添紡織品(南通)有限公司”生產的精品蠶絲被因纖維含量、填充物質量偏差率均不符合要求而“落馬”。
記者查看不合格產品名單發現,填充物質量偏差率項目有3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為降低成本而減少產品填充物重量。纖維含量項目有5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以化學纖維冒充天然纖維,以柞蠶絲冒充桑蠶絲。填充物品質項目有10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填充物以短絲棉冒充長絲棉。
“蠶絲被最常見的不合格原因就是纖維含量,有的涉及缺斤少兩,填充物重量不夠。有的以柞蠶絲冒充桑蠶絲,或者用秋蠶冒充春蠶絲。”市纖維紡織品監督檢驗研究院技術人員告訴記者。
部分蠶絲被腐蝕皮膚
記者查看不合格名單發現,pH值項目有16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產品在加工工序中所用助劑為堿性化學物質,后續洗滌不充分,導致堿性過高。另外,填充物含油率項目有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填充物絲棉精煉、洗滌不充分,含蛹油過高。
“紡織品在染整過程中會進行酸、堿處理,如果織物上的酸堿度過高,會對皮膚產生刺激和腐蝕作用,甚至會對人體的汗腺系統以及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市纖維紡織品監督檢驗研究院技術人員介紹,絲棉加工過程中加入過量油脂類助劑也是導致含油率檢測項目超標的原因。
各大電商平臺紛紛“中招”
本次抽查,質檢總局工作人員采取“神秘買家”從電商平臺買樣的方式,抽查涉及天貓、京東商城、1號店、當當網、亞馬遜5家電子商務平臺企業。經檢驗,74批次產品合格,抽查合格率為48.1%,而五大電商平臺紛紛中招,無一幸免。
其中,抽查了天貓銷售的67批次產品,其中37批次蠶絲被抽檢不合格;抽查了京東商城銷售的36批次產品,22批次蠶絲被抽檢不合格;抽查了1號店銷售的26批次產品,11批次抽檢不合格;抽查了當當網銷售的12批次產品,6批次不合格;抽查了亞馬遜銷售的13批次產品,4批次蠶絲被抽檢不合格。
小貼士:巧辨蠶絲被造假手法
第一種是混淆柞蠶和桑蠶的區別,柞蠶絲相較桑蠶絲短,且柔軟程度較差,故市場價格低于桑蠶絲。由于柞蠶絲顏色較深,為了美觀好看有些人會用化學添加劑洗白,對人體是有傷害的。
第二種是用人造纖維冒充長絲,這種造假產品較為廉價。
第三種造假方式則使用回收的桑蠶絲衣料、絲巾等再加工制成。
第四種是以秋絲冒充春絲等問題。春天蠶吐絲的質量最好,拉伸度、光澤度都比秋絲好。
記者探訪:價格太便宜蠶絲被要慎買
記者探訪市場發現,秋冬季節是蠶絲被銷售旺季,商場眾多家紡品牌都推出了蠶絲被,但價格也千差萬別。“現在蠶絲被廠家做活動,600元一條。”嶗山一家商場的蠶絲被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原價998元的蠶絲被正在進行促銷,當記者問到是春絲還是秋絲的問題時,該銷售人員表示“不清楚”。不同品牌蠶絲被價格也相差懸殊,部分價格高達數千元。
市纖維紡織品監督檢驗研究院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桑蠶絲占比超過60%的被子價格應在千元以上,價格過低的被子需要慎重購買。“不要貪便宜,桑蠶絲本身成本價格就比較高。”記者采訪了解到,蠶絲要經挑繭、剝繭、晾曬、拉絲等多道工序制成被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