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商品監管模式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2014-06-06 10:27:26 來源:中國國門時報 作者:孟家祺 汪秋霞 程維勇
回顧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檢驗檢疫機構與時俱進,在不同的階段采取不同的檢驗監管模式,基本適應了不同階段進出口貿易發展的需要。
外貿生長發育階段(1978年至1999年)。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廣大企業從“聾子外貿”、“瞎子外貿”、“摸著石頭過河做外貿”,發展到千軍萬馬搞外貿。檢驗檢疫機構(當時的商檢機構)實施批批檢驗、合格放行的檢驗模式,在幫助企業搞好質量把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使中國的進出口總額從355億美元增加到3606億美元。
快速成長階段(2000年至2010年)。國內外貿企業快速成長,外商投資企業大量涌入,一批跨國企業入駐中國。面對“零庫存”、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外貿發展新要求,檢驗檢疫機構打破批的概念,推行過程監督檢驗辦法,實施抽批檢驗、監管放行的檢驗監管模式,在指導企業推進質量提升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把中國外貿推上了快速增長的新階段。11年間,中國進出口總額翻了3.5番,達到29727億美元。
穩定發展階段(2011年開始)。從2011年開始到現在,進出口總額穩定在36420億美元到41600億美元的區間內,中國外貿進入了商品質量基本穩定、進出口貿易總額基本穩定的新階段。檢驗檢疫機構,因勢而變、順勢而為,積極探索工作重點從檢驗轉向監管,監管重點從出口轉向進口的檢驗檢疫改革路。從2013年下半年起,逐步取消一般工業制成品出口商品法定檢驗。
實踐探索
檢驗檢疫機構如何深化進出口商品監管模式改革?關鍵是要研究解決在進出口商品監管方面打什么牌、走什么路、采取怎樣的監管模式的問題。
去年以來,蘇州檢驗檢疫局黨組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國家質檢總局、江蘇檢驗檢疫局的要求,在江蘇局指導下,結合蘇州實際,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個核心問題,對全面深化進出口商品監管模式改革進行了積極的理論探索和實踐試驗。
基于理論探索和實踐試驗的初步總結,提出深化進出口商品監管模式改革的總體思路如下:
(一)打信用管理的牌
為什么要打信用管理的牌?理由有三條:
實施信用管理是中央政府的要求。新一屆中央政府執政以來,在治國理政方面十分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今年1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構筑誠實守信的經濟社會環境。今年1月6日,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明確指出:“要建立質量誠信體系,加快推進全國企業質量信用檔案數據庫系統和產品質量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完善進出口企業信用管理系統,全面推進《企業質量信用報告》主動發布制度。”去年7月16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2013年第93號公告,公布了《出入境檢驗檢疫企業信用管理辦法》。
實施信用管理是國際通行的慣例。歐美等發達國家已普遍采用E-315:9000國際信用體系標準,對各類組織和個人實施信用管理。他們建立的信用管理體系,同時是一個立信機制、信用風險防范機制、爭議問題解決機制、危機處理和信息溝通機制、誠信資產積累機制、社會責任與職業道德保障機制。
實施信用管理是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工商、國稅、質監等監管部門已經廣泛采用信用管理辦法實施對企業的監管,并且已經實踐檢驗證明是行之有效的監管手段。例如,江蘇國稅系統,已經建立和實施企業稅務信用管理辦法,從今年開始對稅款征收實行企業申報征稅制度,通過大數據比對。比對正常的,不再到企業檢查;比對發現異常的,派稽查大隊到企業開展稽查,稽查發現偷逃稅收的依法處罰和曝光。
(二)走合格假定、信用分類監管的路
當今中國,進入進出口商品質量基本穩定、進出口貿易總額基本穩定的新階段,在新的情況、新的形勢下,必須走出一條合格假定、信用分類監管的新路。
不合格假定的老路確實走不通。批批檢驗、合格放行的檢驗模式和抽批檢驗、監管放行的檢驗監管模式都是不合格假定原則下的管理方式。現階段,如果再沿用不合格假定的老路,將出現兩個突出問題:一是檢驗檢疫機構的管理方式與外貿發展的實際需要不相適應;二是檢驗檢疫監管任務不斷增加和監管人員資源嚴重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合格假定的新路已經在探索之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跳出質檢看質檢,國稅、質監等部門對企業實施信用分類監管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蘇州局在蘇州工業園區的成功試驗,抓質量,采用合格假定原則下的管理方式,對企業實施信用分類監管,把80%的精力花在20%的信用等級低、履行產品質量主體責任能力弱的企業身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實現了“管得好、放得快”的預期目標。
信用分類監管是現階段質量監管制度的最佳選擇。就進出口企業質量監管而言,信用分類監管是以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的守法和質量情況為基礎,按企業信用分類標準將企業認定分類為不同管理類別,并按管理類別實施分類管理措施的分類監管制度。“信用分類監管”依據的是合格假定的原則,實施的是“守信便利、失信懲處”的措施。
(三)采用質量信用分類監管的新模式
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明確提出了實施質量信用分類監管的要求。去年下半年以來,蘇州局率先在蘇州工業園區試行了“質量信用分類監管”新模式。該模式的主要特點是:
合格化假定。堅持合格假定原則,采取信用放行辦法,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最大程度實現質量有效監管和貿易便利化。
差別化待遇。對誠信度高、履行產品質量主體責任能力強的企業給予信用加分,實施快速核放、快速驗放、即查即放等便利措施,讓守信企業處處受益;對誠信度低、履行產品質量主體責任能力弱的企業給予信用扣分,實施降低等級、加嚴監管的辦法,使失信企業寸步難行。
精準化監管。監管重點更加突出。主要有三項內容:《產品質量法》、《商檢法》等質量法規的落實情況;《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確定的強化企業質量主體作用五項要求的落實情況;進出口產品退運、召回、通報、投訴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落實情況。
預期成效
綜上所述,實施質量信用分類監管的新模式,有利于推動檢驗檢疫機構的職能轉變,有利于推動進出口貿易的穩中求進,有利于推動進出口企業質量誠信體系的加快建設,有利于推動進出口產品質量的穩步提升,有利于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河南檢驗檢疫工作時作出的重要指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進而實現中國“質量強國夢”。
根據試點初步結果,預期質量信用分類監管模式可以在以下5個方面發揮明顯的作用:促進貿易便利化;提高監管有效性;推進質量誠信體系建設;推動產品質量提升;實現檢驗檢疫機構職能轉變。
-
-
-
-
小哥找布服務已上線,海量面料觸手可得!
出差成本高、采購成本高、時間成本高,采購商找面料太難了!別急,全球紡織網小哥找布服務,找布快,價格準,服務優,助您快速完成訂單。
小哥找布服務是中國輕紡城數字化轉型升級配套服務,小哥找布服務是中國輕紡城數字化轉型升級配套服務,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