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灣南亞遠紡公司
由于2010年之前,保特瓶市場規模會以每年平均增長19%的速度擴張,臺灣南亞塑料、遠東紡織兩家公司已經看好保特瓶市場的后市,目前正擴充其產品的產能。保特瓶生產原料和聚酯纖維相同,都是乙二醇(EG)和純對苯二甲酸(PTA),保特瓶過去做為礦泉水的容器,但經過聚酯廠不斷改良質量后,碳酸飲料及酒類已普遍采用保特瓶為容器,未來還會進軍到醫療用品和化妝品容器市場。
目前遠紡是臺灣產能最大的瓶用聚酯切片生產廠家,年產能25萬噸,南亞塑料年產能20萬噸,新纖年產能為18萬噸。但若加上海廠產能后,南亞塑料則略勝一疇。遠紡上海廠瓶用聚酯切片年產能為29.5萬噸,兩岸生產瓶用聚酯年產能共54.5萬噸。但南亞塑料在美國有36萬噸的產能,加上臺灣廠產能后,全球產能合計56萬噸,超越遠紡成為全球首大瓶用聚酯切片生產廠家。
臺灣區人纖制造工業同業公會預估,到2010年,保特瓶市場規模會以每年平均19%的速度增長,而聚酯纖維市場規模年增率預估為10%。因此,全球聚酯業者爭相投入市場。臺灣曾是全球首大聚酯生產地,因此在瓶用聚酯切片產能擴充方面,也居領先地位,南亞塑料、遠東紡織和新纖更是亞洲前三大瓶粒聚酯切片生產公司。
二、大慶石化公司
據悉,中國大慶石化集團計劃與其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合資公司共同興建一條1.5萬噸/年的PVA生產線。大慶石化公司及合資企業大慶高新區Quinglian石油公司有意在現有的牡丹江VAM裝置旁興建新的PVA裝置。
大慶高新區Quinglian石油公司為一家獨立運營的公司,該裝置有望于2006投產。大慶石化公司計劃到2005年7月將其VAM裝置的產能從目前的1.5萬噸/年擴大為4.5萬噸/年。
三、沙特基礎工業公司
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歐洲石化公司將在2005年底或是2006年初決定是否投資12億歐元建設新的石化項目。Sabic的管理層原先希望在2005年一季度做出這一決定,Sabic歐洲石化的發言人表示,投資是確鑿無疑的,只是將花更多的時間進行規劃。
這家沙特的公司計劃在荷蘭的格林建設年產51萬噸乙烯和65萬噸丙烯裝置,并在德國蓋爾森基興建設下游項目。該公司正在與蓋爾森基興的勞資聯合委員會進行談判,探討該廠重組計劃,這一計劃可能會減少200個就業職位,據稱雙方決定盡快完成談判。
四、中石油嘉信公司
中石油嘉信公司計劃與上海石化合資建設年產20萬噸苯乙烯項目,合資公司名為金盛,80%的股權屬于中石油嘉信公司,上海石化持股20%。
目前,中國政府已經批準了這一項目,并計劃在2005年底正式投產。項目將坐落于上海石化所在的金山,上海石化將負責供應乙烯和苯。另外,該項目生產的苯乙烯將運往江蘇江陰,公司嘉信在這里有一座發泡聚苯乙烯工廠,該廠目前年產能為6萬噸。
五、沙特Sharq公司
沙特Sharq公司位于沙特Al-Jubail地區的62.5萬噸/年的MEG工廠將于2008年一季度建成投產,Sharq公司是由沙特基礎工業集團(SABIC)和SPDC以50:50的投資比例建成的合資公司,其三個工廠可生產135萬噸/年MEG,兩條生產線可生產75萬噸/年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Sabic現在是世界第二大MEG生產商,隨著2004年四季度一座新63萬噸/年的裝置的建成投產,它將在2005年一躍居為世界第一大MEG生產商。Sabic另一座位于Al-Jubail 的63萬噸/年的MEG工廠將在2006年二季度投產。該公司還計劃再建造第四座產能大致相同的MEG裝置,作為其位于延布(Yanbu)的130萬噸/年裂解工廠的一部分。該工廠預計在2007年二季度建成投產。
六、卡塔爾烯烴公司
卡塔爾烯烴公司計劃在Ras Laffan建設的年產130萬噸乙烯項目,施工工作將在2005年2季度開始。目前,四家潛在的交鑰匙承包商:德西尼布、Stone & Webster、ABB魯瑪斯和林德已經分別遞交了項目的技術標書,而商務標書將在2004年3季度遞交。招投標結果將在2005年2季度公布,該項目計劃2008年投產,資產負債比為30:70。
該項目將通過商業銀行或出口信貸機構獲取建設資金。該項目投產后,大部分乙烯產品將通過管線輸送到位于Mesaieed的三個下游產品生產裝置。
七、新加坡PCS公司
新加坡石化公司(PCS)決定在裕廊島Merbau地區采用復分解烯烴轉化技術(OTC)建設年產20萬噸丙烯項目。該項目投資5000萬美元,2005年4月動工,計劃2006年5月在裂解裝置停車檢修期間竣工。目前,PCS的乙烯年產能為110萬噸,丙烯年產能70萬噸,OTC竣工投產后,乙烯年產能將減少為105萬噸,丙烯年產能將達到90萬噸。通過有效利用丁烯-1和丁烯-2原料,碳二、碳三的年產能將提高15萬噸。
八、菲律賓聚合體生產商JG SUMMIT
來自海外的消息稱,菲律賓聚合體生產商JG SUMMIT 在尋求一筆3億5000萬美元的貸款在八打雁地區興建裂解裝置。菲律賓聚合體生產商JG SUMMIT計劃建設一35萬噸/年的石腦油裂解裝置,為同一地區的下游聚乙烯和聚丙烯裝置提供乙烯及丙稀原料。工程預期2008年完工。
菲律賓聚合體生產商JG Summit將在簽署裂解裝置項目的承包合同之后決定海外貸款的方式和金額,并將于兩周之后公布項目的承包方。菲律賓聚合體生產商JG SUMMIT在確定該裂解裝置所使用的技術后,才能知道項目所需的具體費用及需要貸款的具體金額。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菲律賓聚合體生產商JG SUMMIT已與林德(Linde)公司, ABB魯瑪斯公司, 史威公司(Stone and Webster), 克魯格-布朗-魯特(Kellogg Brown and Root, KBR) 公司等公司進行了會談。由于菲律賓聚合體生產商JG SUMMIT以美元銷售其產品,該項目的海外貸款匯率風險會與石化產品的價格相關。一些行業觀望者指出浮動的菲律賓貨幣----比索將導致匯率風險。
由于菲律賓國內銀行13-14%的高貸款利率,公司排除了國內貸款的可能。菲律賓聚合體生產商JG SUMMIT在八打雁地區有一20萬噸/年聚乙烯的裝置及18萬噸/年的聚丙烯裝置。
九、日本丸善石化公司
為了提高3號乙烯裝置的產量,日本丸善石化公司計劃在2008年裝置檢修期間對其進行升級改造。該公司目前正在制定最終方案。僅僅200億日元左右的投資就可以替換丸善石化全部的乙烯裂解爐,丸善石化計劃將在四年一次的檢修期間分步驟實施這次改造計劃。
丸善石化本財年開始實施新的三年中期業務規劃,計劃通過總投資400億日元進行鞏固調整,使該公司在從2007財年開始的。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于強勢地位。
十、日本三菱化學公司
日本三菱化學計劃2005年底在鹿島(Kashima )聯合體新建一座催化裂解裝置,將其丙烯和苯的產量分別擴大5-7萬噸/年。該裂解裝置可以根據原料變化需要進行調整,從石腦油到冷凝物和中重蒸餾物。
十一、日本旭化成化學公司
日本旭化成化學開始與石化和石油精煉公司洽談,利用現有的碳四/碳五殘液油為原料,建設兩座年產能各10萬噸的丙烯裝置,以及兩座產能與之類似的純苯裝置。這些新裝置投資額大約80億日元,將坐落于日本或海外,丙烯裝置采用旭化成歐米茄工藝,純苯裝置采用該公司的阿爾發工藝。
這些項目計劃在2006-2007年投產,旭化成這兩種原料的自給率將由目前的40%提高到70%-80%。此外,旭化成還考慮建設新的苯乙烯單體、丙烯腈等下游項目。
在石化原料中,丙烯和純苯的供應持續趨緊,通過明顯增加自給能力,旭化成希望進一步鞏固大宗化學品的盈利基礎。作為大宗化學品苯乙烯單體和丙烯腈的原料,目前旭化成年產丙烯和純苯各30萬噸左右,此外還要從市場上各采購50萬噸左右。另一方面,丙烯和純苯結構性緊張有望持續,這也是旭化成開發自有知識產權的阿爾發和歐米茄技術的原因之一。目前,該公司水島工廠正在建設采用歐米茄工藝的試驗廠,該廠已經擁有一座采用阿爾發工藝的試驗廠。
十二、韓國PTG公司
韓國PTG公司計劃在2006年把蔚山的1,4-丁二醇(BDO)工廠的年產能提高到5.5萬噸。該公司已經任命英國工程公司大衛工藝技術公司來實施這個擴建項目,裝置現有年產能為2.8萬噸。擴建項目將在2006年二季度開始,2006年底完成,作業期間裝置的生產將不會受到影響。
該公司在蔚山的工廠還擁有年產2.6萬噸四氫呋喃(THF)、年產2.5萬噸聚四氫呋喃和2.5萬噸順酐裝置。THF是丁二醇最大的下游應用領域,主要用于生產聚四亞甲基乙二醇(PTMEG),而PTMEG主要用于生產氨綸等聚氨酯彈性體產品。
十三、臺灣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業內人士介紹說,兩家臺灣銀行暫停向臺西煉化項目投資的計劃,等待一份新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臺灣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計劃在云林縣的臺西鄉建設年產120萬噸石腦油裂解和30萬桶/天的煉油項目。該項目年初獲得了臺灣當局的批準,而在2004年,該項目未能獲得臺灣當局以及下有客戶的支持。
臺西項目旨在汰換中油位于高雄的煉化裝置,位于高雄、年產50萬噸乙烯的中油“五輕”裝置計劃按照經營25年的協議在2014年關閉。一業內人士稱,富邦銀行和中華開發工業銀行預計將聯合持股12%,然而,這兩家銀行尚未做出決定,很有可能進行新的可行性研究。消息來源稱,這一舉措很可能來源于給銀行分配的股權比例過小,目前還不知道新的可行性研究何時能夠開始。
為了是該項目在經濟方面切實可行,中油決定開放49%的股權給民營公司。受到可能在乙烯項目中持股這一消息的刺激,一些下游公司重新考慮他們的計劃。其中包括國喬石化、長春石化、東聯化學、和桐化學和遠東紡織。中油臺西項目距離臺塑麥寮“六輕”項目不遠,有媒體透露,中油已經獲得云林濱海工業園區1847公頃的土地,用于建設這個煉化項目。
十四、茂名石化公司
中國石化廣東分公司茂名石化已經開始在茂名化學工業區興建42萬噸/年的裂解裝置,計劃在2006年7月份完工投產。在該裂解裝置投產后,計劃進一步擴能到64萬噸/年。茂名石化目前運營的裂解裝置產能為38萬噸/年。
該裝置的下游產品裝置包括35萬噸/年的高密度聚乙烯裝置,20萬噸/年的聚丙烯裝置和擴能后的苯乙烯和甲基第三丁基醚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