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據俄羅斯衛星社北京1月25日報道,中國商務部綜合司司長郭婷婷2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1年商務運行情況時指出,中國貨物貿易總額連續5年全球第一。
郭婷婷指出:“2021年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貨物貿易總額連續5年全球第一,吸收外資保持全球第二,對外投資穩居世界前列,設立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簽署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郭婷婷介紹說,中國商務運行穩中向好、好于預期,外貿、外資、消費規模和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占比創4個歷史新高,多雙邊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實現“十四五”商務發展良好開局,為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另據路透社北京1月25日報道,中國2021年外貿進出口規模接連邁上5萬億、6萬億美元兩大臺階。展望2022年外貿,中國商務部官員周二表示,在2021年6.05萬億美元規模、30%高速增長的基數之上,今年外貿形勢十分嚴峻,穩增長的困難和壓力“前所未有”。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陳春江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外商在華投資總體預期良好,有信心做好2022年穩外資工作。
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說:“中國外貿產業基礎雄厚,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今年,外貿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和量的擴張相比,我們更加注重質的提升。我們有信心,實現外貿開門穩,保持全年外貿運行在合理區間。”
他指出,從需求角度看,全球外需增長面臨兩大不確定因素,一是疫情反復遲滯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二是復蘇不均衡導致全球系統性風險在上升,部分國家刺激政策過快退出,可能會引發需求萎縮、價格波動,進而影響到中國相關行業的出口。
從供給角度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兩大不穩定因素,一是國際供應鏈加速重構,二是全球供應鏈紊亂和瓶頸效應短期內難以徹底緩解,像原材料價格過高、運力結構性失衡、芯片等重要零部件短缺,這些問題持續存在。
李興乾說:“我們的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外貿企業綜合成本明顯上升,經營風險和壓力處于高位。”
他表示,從當前面臨的形勢出發,確定2022年為“外貿鞏固提升年”,要著重提高中國外貿的綜合競爭力,還要用好已經商簽的自貿協定,辦好廣交會、進博會、服貿會等重大展會,指導企業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
中國2021年全年實際使用外資首次突破萬億,達到1.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9%;以美元計是1734.8億美元,增長20.2%,和2019年相比,兩年平均增長12.1%。
陳春江表示,商務部近期問卷調查顯示,3000多家重點外資企業中,94.9%的企業對未來經營前景總體持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