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貿易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服務環節的價值創造能力顯著增強,全球服務貿易增長速度明顯快于貨物貿易。就中國貿易發展趨勢而言,在進出口結構中,服務貿易占比不斷提升,也不斷成為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多種因素,首先是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自身結構是在不斷優化的�!鄙虅詹垦芯吭簠^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貿促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張建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經濟正朝著服務化和高技術化的方向邁進,在此過程當中,服務業的比重將不斷提升,服務能力也在增強。一方面,中國服務貿易的出口能力不斷提高,突出體現在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出口快速增長;另一方面,中國已發展成一個中等收入的國家,對進口的服務需求也非常強勁,尤其表現在教育、文化、旅游、物流、金融等領域。
日前世界貿易組織圍繞服務貿易的未來發展這一主題發布了《2019年世界貿易報告》。根據世貿組織實驗性的新統計方法,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和經濟中的重要性被長期低估,并認為隨著技術的進步,服務貿易方式和成本呈下降趨勢,未來服務貿易將面臨更大的發展。同時,由于服務貿易監管的復雜性,各國應積極參與服務領域的國際合作。該報告指出,2005年至2017年,全球服務貿易的增長速度超過了貨物貿易,平均每年增長5.4%。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服務貿易發展雖擁有廣闊的空間,但長期以來,中國的服務業比重偏低,服務貿易全球競爭力還有待提升,我國高端服務貿易競爭優勢不足。根據數據,2018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2922億美元,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服務貿易逆差的41%,服務貿易優勢主要集中在人力資源密集型行業,而知識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環境資源密集型以及與貨物貿易緊密相關的服務貿易均呈現逆差。相比之下,美國貨物貿易逆差盡管冠絕全球,但服務貿易順差規模也居全球首位。美國知識產權出口額占全球總量高達30%。
由此可見,中國并非服務貿易強國,服務貿易發展總體水平不高,尤其是金融、信息服務、商務服務、教育和醫療等主要項目占GDP比重大幅低于美、日等發達國家,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張建平表示,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首先取決于規則。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在服務貿易的發展過程當中,法規政策要及時做到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發展所需,這需要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做大量細致性工作。此外,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和強化市場競爭方面,還應提升透明度。
“我認為,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短板首先是發展理念,各級政府在此方面的重視程度還應提升,在各種政策上盡量給予支持。其次是需要培養越來越多的從事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人才,特別是這方面的復合型人才。同時還要增加規則的透明度,使服務貿易市場朝著公平競爭的方向發展�!睆埥ㄆ秸f。
有關人士指出,服務業門類多,行業間技術差異較大,發展條件各異,各地要結合地區優勢發展壯大服務業子類,提供政策支持,做好規劃引導,強化行業監管。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環境下,各地要通過積極發展服務業,主動吸收低端制造業轉移就業人口,擴大社會就業基礎,穩定社會就業。同時結合地方優勢推動服務貿易進出口,搭建服務貿易發展平臺,加強試點推廣和示范引領,發展地方優勢服務貿易業務,探索發展服務貿易新業態和新模式。
根據世貿組織全球貿易模型測算,到2040年,全球服務貿易份額可能提高50%。如果發展中國家能夠采用數字技術,在全球服務貿易中的份額可增加約15%�!�2019年世界貿易報告》也指出了影響未來服務貿易的4大趨勢:數字技術、人口變化、收入增加以及氣候變化。這些趨勢將催生新的服務貿易業態,影響服務需求,既會對部分服務貿易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在環境服務等領域也會創造新的市場。
消息來源: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