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隨著發展中國家的財政變得更加穩健和成熟,新興市場經濟體遭遇危機的頻率已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每年8到10次下降到近些年的每年2到4次。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1月4日報道,發展中國家為規避風險而采取的若干措施抑制了當前阿根廷和土耳其兩場危機向其蔓延的可能性。多年來,這些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制而采用浮動匯率,通脹得到了更好的控制,財政政策總體上更有規矩了,金融監管有所改善,更多債務以本幣發行。
此外,它們還減輕了受外債擠壓的脆弱性。凱投宏觀的數據顯示,各國的外部融資需求與其外匯儲備之比如今遠遠低于1982年拉美債務危機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
報道認為,這意味著一般而言,這些國家償還外債的能力大大增強,即使其本幣對美元的匯率在下跌。連今年經歷了貨幣匯率暴跌和金融動蕩的土耳其和阿根廷也比當年陷入拉美危機和亞洲危機的國家更有能力用硬通貨儲備償還外債。
凱投宏觀研究報告的作者威廉·杰克遜和詹姆斯·斯旺斯頓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典型’新興市場危機重演的風險很低”。
消息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