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鞋面革價格小幅上漲,本地產品份額有所增加
2006年開春以后,隨著溫州鞋廠的春鞋生產進入旺季,溫州鞋用革市場上真皮銷售也達到高峰,春節以后市場上成品牛皮鞋面革的價格普遍上漲了1元~2元/平方英尺。牛皮價格上漲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1.原皮價格抬高的波動影響。近一年多來,盡管溫州原皮市場上沒有再發生諸如稽查走私貨的大新聞,走勢一直比較平穩,但是2005年底原皮價格曾經因為新疆口蹄疫事件有小幅波動,貨源缺少導致原皮價格上漲,這個價格變化波及到皮革生產廠家,在成品革價格上有所反映。
2.石油價格持續攀升導致皮革化工產品漲價。由于伊朗核問題持續緊張以及美國汽油供應吃緊,石油市場價格一漲再漲,4月18日,國際市場原油期貨價格又創歷史最高紀錄,這對于以石油化工為基礎生產線的皮化企業來說,無異于一個一緊再緊的緊箍咒。近兩年來,皮革化工的基礎原料如丁酯、聚氨酯、丙酮、丙烯酸等價格均大幅度上漲,帶給國內皮化市場巨大震動。由于皮化行業競爭激烈,石油漲價初期,國內企業一直自己消化增加的成本,不敢輕易漲價,而一些外國大品牌則依靠自己原本豐厚的利潤空間,以維持銷售價格的方式穩定市場,但是兩年多來石油始終維持在高價位,皮化企業終于無法獨自消化成本的不斷提升,漲價體現在皮化產品上,接著便波及到皮革產品,造成成品革價格上漲。
3.牛二層反絨革大行其道。由于性能檔次優于合成革及人造革,而價格又低于牛皮頭層真皮皮革,再加上反絨面料流行,今春溫州市場上牛二層反絨革銷售十分火爆,許多制鞋、皮帶、箱包生產廠家均大量采購,近年來溫州市場乃至國內市場牛原皮一直緊缺,皮坯不足很快導致市場供不應求,出現價格上漲的現象。
價格上漲,二層反絨皮銷售火爆,使溫州市場上牛皮革銷售份額有所調整。一向價位偏高的、以高檔全粒面產品作主打的廣州皮革最近銷售勢頭有所下降,溫州本地大量的二層皮和移膜革產品呈主導市場之勢,當然,還有一直不斷花樣翻新的福建花皮,每季推出大量新品種吸引客戶,溫州牛皮成品革市場上繼續三強鼎立。
豬皮鞋革生產集中化趨勢明顯,服裝革生產弱化
一直以豬皮生產聞名的平陽,在新的市場形勢下,企業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具體表現有兩大趨勢: 1.豬皮服裝革產業漸漸萎縮外遷。由于服裝革產業在平陽起步發展較晚,企業基礎薄弱,不論是市場口碑還是銷售都和鞋里革有一定差距。在前兩年,從中央到地方開展的污染治理行動中,產品不具備明顯優勢、污染又較嚴重的服裝革企業成為重點治理對象,市場不等人,國內的豬皮服裝革市場很快就被四川、湖南等地的企業搶走。在現在的浙江省內,還出現了湖州這樣的豬皮生產基地后起之秀。浙江北部地區污染治理到位,且靠近全國最大的皮衣生產基地海寧,具備治污和區位雙重優勢,現在很多平陽企業都在幫湖州的豬皮服裝革廠做加工,曾經火爆一時的平陽豬皮服裝革產業很可能就此退出國內市場第一行列的競爭。
2.豬皮鞋里革企業發展不斷集中化。雖然同樣經歷了污染治理的整改,但是平陽的鞋里革企業仍然呈現較好的發展勢頭,因為平陽畢竟地處溫州轄區內,背靠巨大的溫州和瑞安鞋業生產基地,這對平陽鞋里革生產是巨大的支持。平陽鞋里革生產歷史較長,產品原本在市場上的評價和占有率都很不錯,而且國內豬原皮供應充足,雖然每年春節前后會有價格波動,但不影響大局,平陽的豬皮鞋里革多年來保持了較穩定的生產。全面治污整改以后,對當地鞋里革企業的影響是,關閉了一大批規模小、檔次低、不具備治理能力的企業,并對原有企業進行優化重組,使平陽小廠遍地、無序競爭的現象得到遏制,實現了資源集中,科學發展的目的,F在,平陽地區內的幾家大型鞋里革廠家訂單穩定,生產勢頭良好,產品價格穩定,應該說,經過一次污染治理,平陽的鞋里革產業獲得了一次重新起飛的機會。
合成革市場規模增大,企業開始創品牌
在過去乃至現在的溫州皮革市場上,合成革銷售一直過分依賴季節,每年夏季涼鞋生產時,就是合成革銷售最火的時候,但是在春秋鞋產季,尤其是棉鞋生產時,合成革銷售會相對少一些。進入4月份以后,涼鞋產季到來,主營合成革、人造革的河通橋就開始顯得特別擁擠。由于合成革出名的利薄,溫州本地又有幾百家企業在爭奪市場,合成革銷售在溫州一直不好做,窘迫起來,賣一尺貨才賺幾分錢,這樣的狀況讓溫州合成革企業開始思考應該做出什么改變?目前他們已經意識到,產業要持續發展,要按目標所指,把溫州建設成為全國合成革精品生產基地、合成革貿易展示中心和文化中心,創牌是必經之路。合成革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但一些廠家還沒有做好打硬仗的心理準備。如果不能迅速完成“二級跳”,沒有一批企業能突圍而出,不能涌現出一批名牌產品,那么幾年之內,溫州合成革在國際競爭中將處于不利地位,合成革產業也將受到嚴重沖擊,這對于尚處在產品經營型向資本經營型階段過渡的溫州合成革業來說,無疑是一場嚴峻的挑戰,走品牌發展之路是順應客觀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趨勢。
溫州合成革要創品牌已經具備了一些成熟條件。從1991年溫州第一家合成革企業投產至今,在短短15年時間內,溫州就已發展成為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合成革生產基地,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命名為“中國合成革之都”,F在,全市擁有合成革生產企業105家,生產線四百余條,日生產能力五百多萬米,員工已有30,000人,有政府和商會的大力扶持。但是由于產品雷同,質量區別不大,企業形象模糊,目前溫州合成革缺乏的是幾個能脫穎而出、走出特色、處于領先位置的企業。創牌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制定長期目標規劃、制定準確的品牌定位,精心策劃運作,才能有所收益。我們期待溫州合成革行業盡早出現這樣的明星企業,為中國合成革產業帶來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