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近年來逐漸成為吸引外資新高地和其所在地區外貿進出口的主體。
東海之濱,浙江舟山,3年前,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浙江自貿區)在此掛牌成立。短短3年,浙江自貿區重點聚焦油氣全產業鏈,一躍成為全球“油氣大亨”矚目之地——掛牌三年來,浙江自貿區累計新增外資企業426家,實際利用外資7.7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1735億元。
在外資外貿、開放發展方面,浙江自貿區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精準招商引資 打響油氣品牌
如今,提起浙江自貿區,在中國乃至全球油氣行業內,可謂“無人不知”。
品牌如何打響?從制定出臺《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暫行辦法》等招商引資政策,到編制完成國內首張全球油品全產業鏈招商圖,梳理形成招商項目庫和要素圖,再到組建油氣等專業招商組,“專業化、精準化、產業化”無疑是浙江自貿區開展招商的“關鍵詞”。
“浙江自貿區‘落戶’舟山后,世界對舟山的關注度大大提高,不少國際油氣行業巨頭選擇在此布局,合作項目紛紛‘落地’。”舟山市投資促進中心高新技術產業處副處長任益穗說道。
浙江自貿區還在平臺建設上“下功夫”,連續三年舉辦世界油商大會,吸引了眾多國際油氣巨頭企業參會,并深入開展項目對接和洽談。據統計,大會累計簽約項目66個,協議涉及總金額2797.3億元人民幣,涵蓋了石油化工、油品貿易交易、海事服務、LNG綜合利用等油氣全產業鏈。
目前,浙江自貿區已成為國內油氣企業最集聚、油氣貿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并且與國際前20大石油公司基本都有業務往來。
“浙江自貿區作為浙江省最高開放平臺,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創新,對外開放能級不斷提升,成為了浙江省穩外貿的新生力量,也成為了該省招商引資、特別是外資方面的主陣地。”在近日舉行的三周年新聞發布會上,浙江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夏文忠如是說。
創新政策不斷出臺 釋放改革“紅利”
“無中生油”的浙江自貿區,何以頻頻受到世界油氣行業巨頭關注?
在霍尼韋爾特性材料和技術集團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經理劉茂樹看來,浙江自貿區擁有很多先行先試的機會,其建立以來,形成了油氣全產業鏈建設的鮮明特色。他坦言,制度的創新和產業發展前景,是該企業與浙江自貿區“牽手”的重要原因。
誠如其所言,3年來,浙江自貿區圍繞油氣全產業鏈大宗商品投資便利化和貿易自由化進行了不斷探索和實踐,為自貿區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如浙江自貿區在國內率先開展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格企業試點,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同意批復2-3家企業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和配額。舟山市商務局自貿處處長胡寒萍告訴記者,這是中國首次對貿易企業放開原油進口資質與配額,打破了國內原油貿易壟斷格局。
又如浙江自貿區研究推動低硫船用燃料油出口退稅政策落地,對國際航行船舶在中國沿海港口加注的燃料油,實行出口退稅政策,增值稅出口退稅率為13%,進一步增強了浙江自貿區保稅船用燃料油的價格競爭力。
在政策“紅利”的疊加效應下,2020年1-2月,舟山外貿進出口總值284.3億元,同比增長85.0%,成為浙江省唯一保持出口和進出口正增長的地市。
此外,自掛牌以來,浙江自貿區以燃料油加注為突破口,在投資、通關、貿易交易、事中事后監管等全領域創造了眾多國內首創的經驗做法。創新舉措驅動下,2019年,浙江自貿區保稅船用燃料油供應量為410萬噸,成為全球增速最快、效率最優、潛力最大的區域,躋身國內第一加油港、全球第八大加油港。
“敞開大門”迎機遇 加快開放步伐
2020年,浙江自貿區建設邁入第三個年頭。
在三周歲“生日”來臨之際,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支持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油氣全產業鏈開放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推動油氣全產業鏈開放發展,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
《若干措施》提出,引進油品貿易國際戰略投資者。積極整合各種資源,發揮國際知名交易所作用,引入紐約、倫敦、新加坡、迪拜等地經驗豐富的交易所作為戰略投資者,并引進國際油品貿易商資源。
在推動大宗商品期現市場聯動發展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在風險防范措施完善的前提下,允許境內外行業內企業進入浙江自貿試驗區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開展交易業務;建設國際能源貿易與交易平臺,促進浙江自貿試驗區加快發展國際油氣貿易,打造天然氣交易平臺,做大做強LNG國際貿易。
“浙江自貿區將‘敞開大門’。”夏文忠表示,將進一步發揮穩外貿、穩外資的作用,積極吸引和集聚更多國際油氣投資商、貿易商、交易商前來投資合作,進一步提升國際航行船舶保稅船用燃料油的加注規模,進一步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加大成品油出口規模。
三年已往,未來已至。浙江自貿區開放發展的步子正在不斷加快,外資外貿的穩健發展,已成為推動當地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助力區域經濟騰飛。
消息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