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貿易談判達成原則性協議,但細節磋商仍然任務艱巨。談判結束意味著此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要求的“談判期間不得發動新制裁”已過時效。任性善變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協議生效前是否會揮舞制裁大棒,再次提高要價?日本政府提心吊膽。
8月25日,正在法國出席七國集團(G7)峰會的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會談并召開聯合記者會,宣布日美經貿談判達成原則性協議,并期待9月份簽署正式談判協定。日美領導人圍繞同一主題一天之內兩次會談,打破了外交慣例。特朗普在記者會上宣布,日本在貿易協定之外同意增加采購美國過剩的玉米等飼料,這可能是特朗普此次出訪的唯一“成績”。
對多邊磋商毫無興趣的特朗普,希望在G7峰會上用美日經貿談判取得的雙邊成果彰顯“成績”。日本也抓住了美方心理和機會,促成了此次談判。
此前,從8月21日開始,日本經濟財政大臣茂木敏充與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連續3天舉行了11小時談判,并宣布日美經貿談判達成框架性協定。其內容包括,日本接受美國要求,將降低對美國牛肉豬肉及農產品的關稅標準;對于日本要求美國取消汽車零部件及工業品關稅問題,美方只同意逐步取消零部件關稅,對整車關稅問題留待以后專題談判。茂木敏充稱,日本期待兩國領導人在9月份簽署協議文件,年內得到兩國國會批準并使其正式生效。但日本各界擔心,美國方面可能出爾反爾,隨時推翻協議,提高要價重新談判。
本來,在3年前的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談判中,日美已經就農產品、工業制品市場開放問題達成協定。但由于特朗普上臺后退出了TPP協定,使美國在日本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美國牛肉出口日本被征收38.5%的關稅。與日本共同執行TPP協定的澳大利亞等國的牛肉關稅則已下降至26.6%。美國對中國挑起貿易戰后,其農產品出口在中國受到限制,急于找到新市場,緩解來自美國農民和出口商的壓力。為此,美國迫切期望打開日本市場。
日本堅持TPP標準也有其深層次原因。一方面,日本與其他十國簽訂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已經生效,如果對美作出更大讓步,必將招致成員國要求重新談判;另一方面,在TPP談判開始后,日本向國內農民提供了多種補助等安撫措施。如果對美讓步超過此標準,必將引起國內農民反對。
在此次談判中,由于日美雙方均拒絕作出大幅度讓步,因此談判成果也無更大收獲。美國要求日本擴大進口黃油、奶酪、脫脂奶粉等33種畜產品,并要求承諾進口總量,日本未接受;談判重頭戲汽車關稅問題也被留待以后協商。日本媒體在報道談判成果時稱:“這一成果低于TPP協定標準。”
另外,美國在重視商品貿易的同時,還要求對服務貿易舉行磋商,4月份日美經貿談判時曾同意增加數字經濟談判內容。為呼應美方要求,在6月份舉行的G20大阪峰會上,日本還牽頭召開了有關國家領導人參加的數字經濟專題會議。但此輪日美談判,對數字經濟的協調似無進展。
雖然日美經貿談判達成框架協定,但并無實質收獲。萊特希澤稱,新協定可能給美國帶來70億美元的新市場,但對解決676億美元的美日貨物貿易逆差作用有限。
在金融領域,特朗普政府多次指責近年來日本貨幣貶值是貿易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在美國判定“匯率操縱國”三項標準中,日本已達到兩項,因此這可能成為今后談判的新重點。
對比日美框架協定與TPP協議內容,日本對美讓步已接近底線,但汽車貿易這一重要領域尚未開談。今后,在討論汽車關稅時,日本拿什么與美國交易成為新課題。
專家分析認為,雖然日美貿易談判達成原則性協議,但任性善變的特朗普在協議生效前是否會再次提高要價,讓日本政府提心吊膽。特朗普在記者會上稱,兩國首腦達成的只是原則性協議,希望兩國相關部門進一步充實內容。由此可見,細則磋商任務艱巨。而且,談判結束意味著安倍要求的“談判期間不得發動新制裁”已過時效,日本更擔心美國隨時揮起新的制裁大棒。
消息來源: 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