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商務部最新發布的數據獲悉,今年1-7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3個國家和地區的4088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4329.2億元,同比增長3.3%;7月當月,對外直接投資680.6億元,同比增長25.5%。在國際上貿易與投資保護主義升溫,全球外商直接投資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中國對外投資理性穩步增長,布局全球價值鏈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業內人士表示,前7個月的數據有利于提升投資者信心,拓展相關企業的對外投資空間。下一階段,面對保護主義的升溫趨勢,中企在投資發達國家中高端領域項目時可能面臨一定難度,而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將會保持穩定增長。
“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跨國直接投資(FDI)的產業流向已發生明顯變化,其重要表現就是服務業在全球FDI的存量和流量中逐漸處于主體地位,并且越來越集中于技術和信息密集型服務業領域!币晃谎肫笸顿Y研究部人士向《中國貿易報》記者透露。
商務部對外投資和經濟合作司負責人表示,今年1-7月,對外投資主要流向租賃和商務服務、制造、批發和零售、采礦等領域,占比分別為30.7%、18%、10.1%和8.1%。其中流向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對外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1.4%和24.1%。房地產業、體育和娛樂業對外投資沒有新增項目。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與世界經濟加速融合。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也正從規模小到規模大、從量的提升到量質齊飛轉變。對外直接投資結構日益優化,投資國別布局更加均衡,投資日趨理性。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認為,近5年,中國對外投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實現了由利用外資大國向對外投資大國的轉變。其中,“一帶一路”加速了中國對外投資的步伐。
據商務部統計數據,今年1-7月,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的52個國家有新增投資,合計79.7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12.5%;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并購36起,投資額13.8億美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722.6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59.9%;完成營業額445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55.1%。
“當前哈中產能合作是雙方企業參與的重點。在此基礎上,中國企業除了在傳統的能源、礦產、冶金、交通等方面保持一定份額的投資外,還在風力發電、跨境物流、旅游業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等新興領域不斷擴大投資規模,大項目逐漸增多!惫_克斯坦國立大學國際關系學部教授卡茲洛·阿達巴耶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中亞地區各國吸引外資制度框架日趨完善和中國投資“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成果的落地,更多人將會從中受益,也將吸引當地更多企業參與到與中國投資者的合作中。據悉,2018年,哈薩克斯坦引入外資總額增長了15.8%,達到243億美元,其中中國投資額為15億美元,占比6.1%。
“一帶一路”倡議起點在哈薩克斯坦,搭建的平臺沿線國家共享,創造的紅利正在惠及越來越多的人。卡茲洛·阿達巴耶夫表示,“一帶一路”為很多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創造了協作發展、互惠發展的合作模式,也正在幫助這些國家改變長期以來缺資金、缺技術的發展困境,更為沿線國家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以對外承包為例。今年1-7月,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大項目多,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帶動當地發展,實現了互利共贏。數據顯示,前7個月份,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在5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436個,比去年同期增加18個,占新簽合同總額的83.5%。中國企業承攬的對外承包工程項目中,基礎設施建設類項目合同額977.2億美元,占新簽合同總額的81%。截至7月末,我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共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81.2萬個。
對于下半年中國對外投資發展趨勢,有關專家提示,在全球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升溫背景下,未來中國企業投資發達國家和地區將面臨一定挑戰,但官方通過加強經濟外交,已與相關經濟體達成了17個自貿協定,有利于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提供支撐。同時,中國企業還應緊緊抓住“一帶一路”的重大機遇,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實現對外投資的價值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消息來源:中國貿易報